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章摘抄 > 正文

花很香的黄鹤树怎么养

网友提问:

花很香的黄鹤树怎么养

优质回答:

毛主席手植油松,树龄510年”汉阳树“、花开万朵山茶王:武汉最美的3棵古树你pick谁?,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长江日报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花很香的黄鹤树怎么养1

长江日报8月27日讯近日,武汉3株古树名木入选省林业局“湖北十大最美古树”评选初选,全省共有30株古树名木入选。

这3株古树名木分别是武昌区东湖宾馆毛主席亲手种植的油松、汉阳区“汉阳树”、黄陂区“木兰树”。据了解,武汉共报送10株最美古树名木,由于这3株树不仅姿态美观,且知名度较高,还具有历史文化意义,最终入选。东湖宾馆的油松作为全省唯一一株名木入选。最终结果将在月底公布。

武汉最美的3株古树名木是它们

东湖宾馆油松。范芃 摄

1.武昌区油松:毛主席亲手种植、浇水

生长地点:武昌区东湖宾馆梅岭1号楼前

树龄:61年

树高:5米

胸径:35厘米

武汉东湖宾馆坐落于东湖之滨,院内高树如云,鸟语花香,鹭飞鹤翔,自然环境优美,政治人文资源丰厚,素有“湖北国宾馆”之称。毛主席曾将这里称为“白云黄鹤的地方”,新中国成立后,他曾长期在这里工作和生活。

毛主席十分珍爱松、竹、梅,经常用它们来吟诗作赋,抒发感情。这株油松是毛主席1960年5月13日亲手栽种的。毛主席每次下榻梅岭,都亲自为它浇水,看到小苗茁壮成长,他老人家十分欣慰。

为了保护这株油松,武昌区园林部门邀请武汉市园林科研院专家指导,委托专业单位精心养护。2018年起,专家们每季度都会来现场诊断,尤其在3月、6月、9月、12月等换季时期油松十分敏感,会出现黄叶、长势衰微等迹象,专家每次会诊后都会给出处理方案。

2.汉阳区“汉阳树”:保护得力可再活500年

生长地点:汉阳区凤凰巷12号庭院内

树龄:530年

树高:28米

胸径:150厘米

汉阳树。李子云 摄

早在一千多年前,唐代诗人崔颢站在黄鹤楼上眺望汉阳,留下了“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的千古名句,而如今“汉阳树”,是武汉市汉阳区一株古银杏树的雅称。

它巍然挺立,葱茏舒展,每到初冬时节一片金黄,格外漂亮,吸引一波波游客前来打卡留影。它是武汉市中心城区最美古树的名片,厚载着汉阳的历史与文化。

1985年,市园林局首次普查全市古树名木资源时发现了这株古银杏。当时它被民居包围,因生长空间有限导致长势不佳,为了保护它,汉阳区园林局向市政府呈交报告,申请经费拆迁民房,修建了面积达千余平方米的庭院,委托专人管护。

据史料记载和先辈回忆,“汉阳树”所在地是元代安南国王陈益稷的“安南花园”,后归太常寺少卿王秩所有;明万历年间是布政使萧丁的宅邸;清康熙年间,都察院左都御史江蘩购得后命名为“江氏林园”;清同治年间,汉阳柏泉三甲张行方买下宅院,并给庭院取名“张教忠堂”,雅号“银杏轩”,自称“银杏轩主”。

经现代科学技术测定与历史考究相结合,基本认定该古树是明代所植。2011年10月底,据全国古树名木学组组长李玉和教授“号脉”,这棵“汉阳树”已受到特级保护,在古树中属于长势不错的,如果保护得力还可再活500年。

3.黄陂区“木兰树”:山茶树里的“树王”

生长地点:黄陂区木兰风景区

树龄:510年

树高:6.5米

胸径:60厘米

木兰树。吴恬 摄

木兰山离武汉市中心城区约50公里,进入木兰山景区后,沿盘山公路而上,经过山道中间的“下马石”,便很快就来到了木兰花苑,木兰花苑种植了不少茶花,这株高大的山茶古树便在古老的青石阶下,枝繁叶茂,青翠欲滴。

据史料记载,这株山茶树为明代万历年间大佛殿僧人所植,后来当地人为纪念巾帼英雄花木兰,称此树为“木兰树”,并列入省级重点保护文物和武汉市古树名木名单。

这株山茶古树的花为红色,每年农历2至4月为盛花期,花开时满树红花,花开数万朵,绿叶红花,相映成趣,蔚为奇观,成为木兰景区一大亮点,每年吸引成千上万的游客来观赏并摄影留念。

这棵树稀奇在哪里?山茶树原产于浙江、福建等南方少数地区,长江北岸数量较少,更别说树龄这么大的山茶树了。山茶树属于小乔木,比较低矮,而“木兰树”的胸径和树高都是一般山茶树的两倍以上,真可谓是“山茶之王”!

武汉古树名木保护体系完善

长江日报记者了解到,武汉目前树龄100年以上的古树有1822株、名木2株。这些古树名木能够长势良好,与园林部门对它们的精心保护有很大关系。

市园林和林业局野生动植物保护处相关负责人介绍,他们严格按照湖北省政府出台的《湖北省古树名木保护办法》和武汉市人大出台的《武汉市古树名木保护条例》,对武汉古树名木进行保护。

一是规范古树名木信息牌,为每株古树进行编号;二是每株古树名木都指定专人进行养护,在单位或者居民房前屋后的古树,采取就近原则确定责任人;三是定期进行巡查,对树木进行日常养护、复壮等,并做好巡查台账及巡查影像资料留存;四是由市园林科研院专家作为技术支持,出现问题,及时进行专家团队现场问诊。

此外,市园林和林业局还有一个“古树名木普查登记系统”,每株古树名木的坐标、科属种、树龄、冠幅大小、树高树径、长势等信息都详细登记。

“这一系统不仅相当于古树界的‘人口普查’,它还能与武汉地理信息一张图进行链接,所有的城市工程建设施工方案,都需要避开这些古树。”

(长江日报记者杨晓雨 通讯员吴晓 赵银斐 吴恬 李凌宇)

【编辑:张靖】

花很香的黄鹤树怎么养2

(武汉市常青树教育集团总校长万玉霞)

教育理念

为了生命之树常青。

教育名言

蓬勃生命给予我们成长与进步,中国人格给予我们前进的力量。

精彩回放

万玉霞,正高级特级教师,武汉市常青树教育集团总校长。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劳模)、中国十大好校长、全国创新型优秀校长、全国课改杰出校长、感动中国十大杰出校长、全国教育改革创新优秀校长、全国中小学督导专家、湖北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督学、湖北省特级教师、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第十届省党代表、市十大有影响力校长、武汉市“黄鹤英才”。

教育思考与实践

“生命·实践”教育学派提出,“教天地人事,育生命自觉”。“教天地人事”是用大自然和人类文明的财富,丰富受教育者的精神世界;“育生命自觉”是指教育是促进人类自我意识发展的神圣事业。基于此,万玉霞强调,教育应立足于生命的原点,构建学校新生态环境体系,协助学生成长为最好的自己,从而使“让生命之树常青”的教育理念得到真正践行。

一、创设生态环境

万玉霞认为,教育就是关注其在发展过程中的能动性和生成性,帮助其从自然人转化为一个适应社会发展的人。学校中的各个因素互相依存、互相促进、共同发展,应该组合成一个富有生机和活力、健康和谐发展的生命发展圈。生命发展圈的实质是一个具备蓬勃生命力的“生命场”,学生是成长在“生命场”里具备“情感、意志和想象”的完整生命体。

(常青树实验学校小学部)

(一)尊重生命的完整从2001年到2019年,学校从一个校部发展到四个校部,不管是独立的小学,还是全市最大的九年一贯制学校,常青树集团学校所有的校园空间建设都以尊重儿童生命完整为原则,空间格局依照现代化办学的“外显内隐”模式进行建设:每一堵文化墙都在说话,每一处校园“认养”设施都能育人,校园环境在每一处细节中都体现着对学生的生命关怀。

四个校园重构了多个适应学生生命生长的空间:十二生肖广场、玻璃君子道、生命科学馆、网络教室、树人谷、编钟长廊、梦想剧场、生活体验街、美术馆、国学馆、书画室、民乐室、舞蹈室、心理辅导室、电子阅览室、常青藤少儿电视台等现代化教学设施应有尽有。

(二)关注生命的发展

学校不但提供给学生“合适生存”的空间,更关注生命的发展,从而积极建造“适合发展”的空间。“生活体验街”包括“小邮局”“小超市”“低碳生活馆”“小小安全岗”“巧手小厨房”“爱心小医院”“立体创意坊”七个空间,培养学生的民生服务意识、生活技能、艺术修养、卫生健康、科学环保、创新设计等生活意识和技能。

为了实现学生生命的成长,学校从国际视野与未来高端人才需求出发,投资建设了2500平方的创客梦工厂、大型室内体育馆、大型综合剧场以及声光电高科技和实体标本相互辉映的一流生态馆。

(创客梦工厂)

(三)彰显生命的价值

学校是师生开展教育活动的生命场,提升学生的生命质量是学校变革的深层次追求,所以学校更加关注以文化彰显生命的价值。学生的生命价值是接受并认同生命存在的意义、形成相应稳定的行为品格并将之潜移默化的过程。为此,学校在大门口设立一个巨型上流水太湖石,并镶嵌了四个醒目大字“立德树人”,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教育事业的核心所在,也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本质要求,也承载了学校生命发展的精神内核和理想追求。

二、创新德育路径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立什么德,树什么人?万玉霞认为,教育就是要立有品德的人,立具有中国人格的人,树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以“中国人格”为抓手,为国育人,助力学生成长和发展是学校一切工作的核心。基于此,她提出了以修养“中国人格”为核心“五气三观”的主体德育目标。五气:浩然正气、昂扬锐气、聪慧灵气、担责勇气、仁义忠气;三观:天人合一的世界观,厚德载物的人生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学校,主体德育有一条明晰的路径,以“活动为载体,以体验为方式,以主体能动发展为核心”,主要通过以下六个领域来开展:一是构建社区家校育人平台;二是完善德育管理机制;三是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四是强化德育队伍建设;五是丰富社会实践活动;六是加强德育课程研究。这六大措施的实施促进了学校德育环境的生态建构,有利于国家、社会、家庭与学校组成“生态联盟”,实现学校内外德育环境的“无缝对接”,从而有助于学生的道德成长。

聚焦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落实“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学校秉持着“红色认同、国家认同、民族认同”的价值追求和“身心健康、智慧生活、楚汉气度、中国人格、国际视野”的育人目标,厚植学校“生命发展教育”理念的人本核心,培养具有红色基因的“中国人格”的学生,积极应对全球化、信息化浪潮带来的多元价值观激烈碰撞的教育挑战。

(国旗队升旗仪式 )

从“国旗队升旗仪式—小学建队日入队仪式—中学离队入团仪式-党员教师重温入党誓词-社区老党员忆初心”,这一系列规范而隆重的红色传承,通过立体的仪式维面,激发、唤醒、增强队员、团员、党员的身份认同感,传承责任感,厚植爱国主义教育,彰显生命的价值。

三、创制生本课程

学校以促进学生的生命发展为原则,基于学生自身属性与价值建构“生本课程”。学校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加以结构和重组,形成“四三四”大课程体系,即构建“四维”课程框架、发展“三化”课程特色,建立“四合”课程实施路径。

四个维度即“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世界”“人与自然”。“人与自我”包括身心发展类和思维益智类课程,如《田径》《心理健康教育》《云端技术》等;“人与社会”包括生活实践类和地域文化类课程,如《劳动与技术》《扎染课程》《常青导游》等;“人与世界”包括传统文化类和异域文化类课程,如《国学经典》《茶艺茶道》等;“人与自然”包括生物探索类和科学创客类课程,包括《观鸟》《植物生态研究所》等。

以上课程经过整合实现“三化”,即国家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自主化及社团活动课程化。这种课程新模式是对基于学生自身经验的“生本模式”的新探索,也是万玉霞校长对“为了生命之树常青”这一理念的有力践行。

“四合”课程实施路径即“学科整合、学段融合、学时组合与学生分合”。“学科整合”即学校将国家基础课程涵的学科与教学资源进行有机拓展,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与各年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打破学科界限,优化学科体系,对具体教学内容进行整合,从而形成新的教学体系。“学科整合”可以帮助学生培养开放性思维,发挥学科优势,进一步提升综合学习能力;“学段融合”即学校充分发挥九年一贯制的优势,教师打破学段分割壁垒,小中学段连贯教学。万玉霞指出,只有关注到学生面对外部环境转变时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状态,才能帮助学生顺利地“适应、调整与认同”,完成身心上的自我成长;“学时组合”是学校对长短课时和班界学识进行重新组合策略,把学科连堂设置,并且打破班界进行合班学习,还要统筹增补微课与长课,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学生分合”呈现了一种开放、自主、动态的学习方式,符合儿童“释放自由天性”的心理需求,营造出一种开放、民主的学习氛围。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在本年度创学院“科学之旅”中,孩子们申报了3000多个实践课题。坚持开展各项的小课题研究激发了学生生活的热情,创新的潜力,培养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如何让孩子们的视野从丝绸之路、中国高铁眺望世界?

常青树苗不仅以祖国强大为荣,更要具备世界大爱与胸襟!学校还自主开发了《环保小创客》、《扎染》、《航天空模》、《数媒制作》、《开源电子》、《机器人》、《非遗手工》等丰富多彩的创客课程,深受学生喜爱。

生本课程在学校办学实践中不断丰厚——着眼学生核心素养,“常青创客新视野”、“书法日”、“数学周”、“读书月”、“英语达人秀”、“树常青创学院”研学实践项目性学习等创新课程,为学生全面发展搭建丰厚平台。

四、创构自能课堂

课堂教学是形塑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主要渠道,因此,万玉霞带领学校团队,积极打造“p+s自能发展课堂”。即“preview预习”+“show展示”自能发展课堂,通过“小组展示——质疑碰撞——深度研讨——总结汇报”等教学流程来实现“把课堂还给学生”的教学效果。“自能”即自主、能动,是指在认识自己的基础上主动实现自我的可能,从而成为理想的自我。

“自能”课堂教学模式可以概括为“三环节”(课前、课中、课后),三板块(自疑互议、自解互评、自构互拓),五步骤(疑、议、解、评、拓),简称“三三五”模式。第一步,学生自学启疑,先学然后知“疑”;第二步,教师组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争解疑惑并相互讨论;

第三步,学生参与展示交流,并由教师精选具有思维价值、创造价值或发散价值的问题,通过“缤纷课堂”的形式进行总体展示,帮助学生建构知识体系;第四步,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方法,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第五步,教师帮助学生进行相应知识的迁移,并拓展视野。

课改带来了课堂学习变革,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学习价值观得到飞跃。中考不断喜创佳绩,2018年,以区中考综合评价第一荣获江汉区中考质量特殊贡献奖!被评为教育教学质量突出贡献单位。

五、扁平化的优化治校之道

在不断探索集团现代化办学模式的进程中,学校根据集团化的办学特点,建立了一个法人、四个执行副校长、16个中级管理中心(常青树和常实小各设立8个中心部门:学生发展中心、教学管理中心、课程开发中心、教师发展中心、信息技术中心、后勤保障中心、督查评估中心、国际交流管理中心)、9个年级校长(常青树)、6个年级校长(常实小)和全学科覆盖的学科备课组组长的至上而下和至下而上的大融通管理网络组织。探索了多校区理念共通、管理共融、团队协同、民主高效的扁平化、现代管理途径。

作为全国课改示范学校和校园文化建设引领学校,美国、英国、香港、云南、新疆、广州、上海等国内外教育同仁纷纷来校观摩。带着责任,万玉霞校长把“中国教育的微笑”送到海外,带领老师们积极探索课改,赴来凤、神龙架及海南、云南等地送教支教……

(万玉霞校长和她的学生孩子们在一起)

十八年的披荆斩棘,十八年的砥砺前行,万玉霞校长坚持“为了生命之树常青”这一教育理念的践行,从而关照到每一个具体生命的发展,把教育真正播种到每一个孩子的心里。(罗洪泉/徐赛娜摄影)

附:万玉霞校长和常青树学校历年来所获的成绩和荣誉:

万玉霞校长荣誉:

正高级教授(专技三级);

连续两届省党代表、三届市党代表;

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劳模);

中国十大好校长;

全国创新型优秀校长;

全国课改杰出校长;

“感动中国”十大杰出校长;

全国教育改革创新优秀校长;

全国中小学督导专家;

湖北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督学;

湖北省特级教师;

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湖北省学校文化建设创新奖获得者;

成立中小学校长国家级培训计划“卓越校长领航工程名校长领航班”——万玉霞校长工作室、湖北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市十大有影响力校长、武汉市 “黄鹤英才”万玉霞名师工作室等三级名校长、名师工作室。

学校荣誉:

国家生态环保教育特色校;

全国师德建设实践与创新基地;

北师大研学教育基地联盟学校;

湖北省中小学综合实力100强;

湖北省学校文化建设百强校;

中国青少年创客奥林匹克系列活动实验基地;

Kid's Box 剑桥国际少儿英语示范校;

武汉市青少年创客教育联盟单位;

中国环境教育发展联盟副理事长单位;

武汉市教育系统模范职工小家;

武汉市示范职工食堂;

“环球自然日”2018年度杰出组织奖;

学生参加国际“环球自然日”2018全球总决赛中喜获金、银、铜奖;

足球队获武汉市校园足球联赛总决赛亚军;

棒球队获省锦标赛亚军;

航模、机器人及创客项目纷获国家、省、市嘉奖;

在2018年“全球华人少年书法大赛”中,我校参赛书法作品2000余件,获评“全球华人少年书法500强校,并获得大赛优秀组织单位”,我校四年级黄梓恒和八年级周筱悠同学在全球500强现场决赛中获得佳绩;

我校五年级学生万家齐同学在英国伦敦获国际数学奥林匹克赛金奖,从此我校学子在国际数学大赛中屡获嘉奖。

国家级部级媒体《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周刊报》、光明日报《未来教育家》学刊、武汉晨报、楚天都市报纷纷报道了学校的办学成果……

花很香的黄鹤树怎么养3

点击上方蓝色字关注

“桃李国学苑”

从“白云”“黄鹤”之辨,我们能看到什么

登临古迹,思怀古人,诗人们通过这一过程与古人进行精神沟通、产生情感共鸣,同时也在漫漫历史长河中找寻自己的位置和自我存在的意义。当昔人已去、故人不在时,历史的车轮不断向前,又会使人难以找寻到永恒的自我。“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沧海一粟、须臾人生的恐慌,时过境迁、恍若隔世的凄清,使人们希求神仙的永生和逍遥。但当求而不得时,叶落归根的思乡之情与思乡而不得归的愁思便奔涌而来。

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有着游子情怀的唐代诗人崔颢,在登临黄鹤楼时写就的这首诗篇,将自古以来凝聚在黄鹤飞天传说中的神仙情结,融合在气象恢弘、色彩缤纷的描写,使得细腻凝重的愁思和吊古怀今的悲凉变得雄浑磅礴、绝唱千古。

一、“黄鹤去”还是“白云去”

诗人登临气势磅礴的黄鹤楼,眺望眼前奔涌的江水,但却没有被波澜壮阔的景象打动,反倒生出一丝悲壮凄凉之情。历史的影像中的那位飘飘然的仙人,勾起了诗人的千古愁思和思乡之情。不论是昔人的神仙世界,还是诗人的家乡,都是他们梦想的地方,黄鹤楼也始终是这一场场追梦之旅的见证。

这首诗将吊古怀今之思与别具一格的声律格调完美结合,从而获得“唐诗七律第一”(南宋严羽《沧浪诗话》)“千载绝唱,何独李唐”(清代吴昌祺《删定唐诗解》)的赞誉。但这样一首“千古之作”,却异文丛生,《全唐诗》载此诗:昔人已乘白云(一云黄鹤)去,此(一作兹)地空余(一作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一作戍),春(一作芳)草萋萋(一作青青)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一作在)?烟波江上使人愁。

其中大多数的异文对于理解诗歌主题和诗句含义没有较大的影响,因而未引起人们过多的关注,但首句“白云”“黄鹤”之辨,却始终没有停止。

“黄鹤去”的说法流传较广,持这一观点的人据说最早出现在王安石编选的成于南宋乾道年间的《唐百家诗选》中,之后蔡正孙《诗林广记》,明代唐汝询《唐诗解》、彭大翼《山堂肆考》、金圣叹批评《唐才子诗》等,都写作“黄鹤”,近现代学者和诗歌选集多引该说,如高步瀛、马茂元、林庚、陈增杰等。

而“白云去”说,则见诸唐代选本《国秀集》《河岳英灵集》,宋代姚铉《唐文粹》、计有功《唐诗纪事》、祝穆《古今文事类聚》、周弼《三体唐诗》,金代元好问《唐诗鼓吹》,元代方回《瀛奎律髓》、杨士弘《唐音》,明代高棅《唐诗品汇》、李攀龙《古今诗删》,清代王士桢《唐贤三味集》等文献中。

是“黄鹤去”还是“白云去”?争论自明代唐汝询开始剧烈。他在《唐诗解》中指出当为“黄鹤去”,其后金圣叹批选《唐才子诗》中也论述此诗当为“黄鹤去”,认为此诗奇在连用三个“黄鹤”,说:“若起手未写黄鹤,先已写一白云,则是黄鹤、白云,两两对峙。黄鹤固是楼名,白云出于何典耶?且白云既是昔人乘去,而至今尚见悠悠,世则岂有千载白云耶?不足当一噱已。”金圣叹的这一论断,基本概括了后世“黄鹤说”持有者的论据:“黄鹤去”化用典故“费文伟(三国时蜀相费祎)登仙驾黄鹤返憩于此”,“乘黄鹤”气韵和笔势更为酣畅。

现代学者黄永武和项楚则从敦煌三六一九号卷子所载“昔人已乘白云去”入手,论证“白云说”的可信性:“英华、河岳、国秀、唐诗纪事均同,《唐诗纪》及《全唐诗》也还作‘昔人已乘白云去’只在白云下注‘一作黄鹤’,可见宋代以前的书还没有‘黄鹤’的说法。”持“白云说”的学者也大多从版本学的角度,论证“白云去”是崔颢最初写作《黄鹤楼》时的写法。

笔者认为,《黄鹤楼》的最初版本当如黄永武和项楚所言,应当为“白云去”。首先,作者崔颢是唐代诗人,唐代书籍所记相较于后代更有说服力,现存的唐代版本都写作“白云去”。而从这一角度出发,对“白云说”进行批判的学者,大多依据的是王安石《唐百家诗选》,并批判黄永武所依据的敦煌本是民间传抄之物,因而难以保证传抄过程中的讹变。然而,上海图书馆藏有北宋元符戊寅(1098)刻本《唐百家诗选》9卷残本,潘祖荫在《滂喜斋藏书记》中写道:“此宋刻残本《王荆公唐百家诗选》九卷,五册。……真北宋原刻也,惜自十卷以后皆佚。”《唐百家诗选》在元明两朝没有刊刻,直到清代康熙年间才再次刊刻,因而该本或许为目前所见最早的版本。其中所载《黄鹤楼》一诗,首句即为“昔人已乘白云去”。不过,清朝刻印这部古籍时,“白云”就改作了“黄鹤”。这是 “黄鹤说”的有力证据,证实了“白云说”的可信性。

此外,在唐人选唐诗现存的六种中,有四种选录了该诗——《又玄集》、《才调集》、《河岳英灵集》、《国秀集》,皆作“白云去”,而除了该处,这四部书所载《黄鹤楼》异文颇多,如《国秀集》载“此地”作“兹地”,“千载”作“千里”,“萋萋”作“青青”;《河岳英灵集》载“何处是”作“何处在”;《才调集》作“空余”作“空作”等。但在“白云去”这一关键词语上,四书如出一辙,可见,在唐代确实并无“黄鹤去”的说法。

由此可知,《黄鹤楼》最初写就的版本是“白云去”,但在流传过程中,尤其是宋代之后,“白云去”被更改为“黄鹤去”,此后,“黄鹤去”更为人所熟知。个中缘由,还应追溯到与崔颢同时期的“诗仙”李白那里。

二、《黄鹤楼》果真让李白搁笔?

令《黄鹤楼》名声大振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李白登黄鹤楼而作“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的故事。但果如故事所说,李白真的因崔诗而搁笔吗?换言之,这个故事真的可信吗?

最早记述这个故事的是成书于南宋高宗年间的《苕溪渔隐丛话前集》:“《该闻录》云:唐崔颢题武昌黄鹤楼诗云:昔人已乘白云去……李太白负大名尚曰: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欲拟之较胜负,乃作《金陵登凤凰台》诗。”《该闻录》现已不存,但《直斋书录解题》所记可知,该书原为小说家之言,小说的虚构和夸饰性,使得这一记载的可信度大大降低。计有功《唐诗纪事》卷二一亦引李白搁笔之事:“世传太白云: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遂作《凤凰台》诗以较胜负。恐不然。”可见,李白是否真因崔诗搁笔难以证实。考察李白搁笔这一故事的来源可知,李白《江夏赠韦南陵冰》一诗中有“我且为君槌碎黄鹤楼,君亦为吾倒却鹦鹉洲”句,参看明代胡震亨在《唐音统签》中为《黄鹤楼》所加的按语可知,李白搁笔之事,实际上是由一个僧人因李白“我且为君槌碎黄鹤楼,君亦为吾倒却鹦鹉洲”一句杜撰出的故事,这个故事在流传之后,被《该闻录》收录。

李白是否真正搁笔,看似只是他个人的逸闻轶事,但这一轶事的影响却是深远的。后代持“黄鹤说”的学者,很重要的一个论据就是李白“欲拟之较胜负”,而模仿崔颢作《鹦鹉洲》《登金陵凤凰台》两诗,那么通过《鹦鹉洲》连用三个“鹦鹉”、《登金陵凤凰台》连用三个“凤凰”,反推可知崔颢《黄鹤楼》也应当是连用三个“黄鹤”。从这一过程,我们或许可以窥见后代对《黄鹤楼》的改作的历程,正是由于李白搁笔故事的流传,对这一故事的全盘接受,使得后代传抄者将“白云”二字改为“黄鹤”;加之严羽等人对《黄鹤楼》的高度评价,人们更多关注《黄鹤楼》和《鹦鹉洲》《登金陵凤凰台》到底孰优孰劣,而忽视了对诗作原本性的深究。

此外,我们虽然推导了李白搁笔传说的来源,但没有确凿证据否认李白的创作完全没有受到《黄鹤楼》的影响,即便李白受到《黄鹤楼》的启发,也不能由李诗反推崔诗。或许李白虽看到了崔诗首句“白云”,但单纯出于文意连贯的目的,他在创作《鹦鹉洲》时并没有完全照搬崔颢《黄鹤楼》的形式,观之《鹦鹉洲》的前四句,其描写的主体是鹦鹉和鹦鹉洲,而崔颢的《黄鹤楼》首句却是在写昔人,且有后文白云的呼应,自然没有连用三个“黄鹤”的必要了。

三、黄鹤与神仙情结

李白诗作对于《黄鹤楼》的改写和流传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但“黄鹤去”说法的广泛流传以至于超过原作“白云去”,靠的却不仅仅李白的“名人效应”。“黄鹤去”说法的背后,是“黄鹤”这一文化符号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及其反映出的凝聚在古人心中的神仙情结。

鹤,在中国人的意象世界中,是纯洁、美好、空灵和幻象的象征,它寄托着中国人对美好世界和生活的向往;《诗经》就有“鹤鸣于九皋”的神奇之句,后来不仅与龙、凤、龟共同构成中国古代先民所敬仰的“四灵”,还在道家文化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古代小说和道家文献记载的丁令威化鹤成仙的传说流传广远。道教的外在表现之一就是修道成仙,而神仙有两大特点:一是不论是元杂剧中的神仙道化剧类别,还是明代神魔小说中时常出现的飞天成仙情节,还是古代绘画中对神仙世界的描绘,都反映了植根于古人心中的神仙情结,而鹤正是神仙奔向仙境的渠道,鹤也因而成为了凌驾于现世世界之上的未来世界和理想生活的象征。的确,鹤洁白的身躯,优美的姿态,高雅的性情,以及静谧深远的生活环境,给人以洁身自好、超然物外、崇尚自然之感,这与中国古代士人所推崇的隐士形象非常契合,更符合道家所追求的超脱、自由的精神境界相一致。例如,宋代林逋就是因其隐士形象和“梅妻鹤子”的作风闻名于世,备受推崇。

与神仙情结相关联,鹤还是长寿的象征。如《淮南子·说林训》中所言:“鹤寿千岁以极其游,蜉蝣朝生暮死而尽其乐。”后来又有著名的摩崖石刻文字《瘗鹤铭》,其“鹤寿,不知其纪也”的句子特别出名。直至今日,在许多人尤其是老年人家中的国画、摆饰中还可以看到鹤的元素,还会用“驾鹤西去”来称老人的离世。

回到本文探讨的主题“白云”“黄鹤”之辨,“黄鹤说”后来居上的原因,也与鹤这一文化符号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密切相关,对《黄鹤楼》原作的改写,符合以黄鹤为代表的神仙情结。

四、黄鹤与黄鹤楼

神话传说毕竟不是史实,黄鹤楼真正的建造缘由,实与军事有关。

唐人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卷二八云:“陈,改郢州为鄂州。州城本夏口城。吴黄武二年,城江夏以安屯戍地也。城西临大江,西南角因矶为楼,名黄鹤楼。”

今天的武汉在六朝时名为郢州,又称江夏郡,唐宋时期名为鄂州,因以江夏为城,故又称江夏或夏口、夏渚。《元和郡县图志》所说的“矶”字,南朝梁萧子显《南齐书·州郡下》说:“夏城据黄鹄矶,世仙人子安乘黄鹤过此。”可知是黄鹄矶,地处夏口城西南角。矶,即江岸突出的岩石或者小山头。长江沿岸,叫矶的地名颇多,如燕子矶、采石矶、城陵矶等。那么,为何黄鹄矶可以因之为黄鹤楼命名呢?

宋罗愿《尔雅翼》言:“古书多言鹤,鹊即鹤音之转,后人以为鹄颇著,谓鹤之外别有所谓鹄。故《埤雅》既有鹤,又有鹄。盖古之言鹄不日浴而白,白即鹤也。鹄名哠哠,哠哠鹤也。”罗愿从音韵的角度,论述鹤实则是鹄音变而来。上古音中,“鹤”、“鹄”二字的声母一样,都是匣母字,只是韵母不同,“鹤”为药部,“鹄”属觉部。药、觉二部皆为入声韵,且元音相近,易发生音转。

综上,黄鹤楼的建立始于东吴黄武二年,本出于军事目的,当时在江夏(今武昌)建立城池,于是城西滨江的黄鹄矶上建楼,“黄鹄”二字音转为“黄鹤”,于是该楼被称为黄鹤楼。黄鹤楼原是军用的瞭望哨楼,后来军事功能逐渐消失,成为文人游赏之地。这又涉及古代高楼的变化。就今天考古所见的高楼实物而言,莫早于汉代的陪葬品。那些高楼往往建立在庄园角落,本就是防护瞭望用的。古诗中“西北有高楼”,应当是当时写大庄园的光景。不过,起先帝王求仙往往是建筑高台,楼是为了安全的观望所用,后来混同是因为它们都高出人间吧。

黄鹤楼既被叫做“黄鹤”,就有不少黄鹤的传说来相附丽。例如梁萧子显《南齐书》言:“夏口城据黄鹤矶,世传仙人子安黄鹤过此上也。”又唐代宗时阎伯理在《黄鹤楼记》中说:“州城西南隅,有黄鹤楼者,《图经》云费祎登仙,常驾鹤反憩于此,遂以名楼,事列神仙之传,迹存述异之志。” 宋代乐史《太平寰宇记》也记载说:“黄鹤楼在县西二百八十步,昔费祎登仙每乘黄鹤于此憩驾,故号为黄鹤楼。”两篇文献提到的费祎,江夏人,三国蜀大将军,官至尚书,被魏降将郭循刺死,三国人物故事在南北朝时与黄鹤搭上了关系。明代《报思录》又扯出了一则流传最远的“辛氏楼”说:“黄鹤楼原为辛氏楼,辛氏市酒山头,有道士数诣饮,辛不索资,道士临别,取桔皮画鹤于壁,日:‘客至拍手引之,鹤当飞舞侑觞。遂致富,十年,道士复至,取所佩铁笛数弄,须臾,白云自空飞来,鹤亦下舞,道士乘鹤去,辛氏即其地建楼日辛氏楼。”不过这时候的仙人已经不再是费祎,而是改成吕洞宾了。

黄鹤楼除了军事、宗教的意义之外,还有一项重要的文化价值,那就是古今登楼游观的精神产品——诗文。这也是一些古建筑的特点,试想古代的几大名楼、几大名阁,岳阳楼、滕王阁等不都是因著名的诗文而越发的芳名远著吗?黄鹤楼也一样。正因如此,它才是古典精神的一个重要建筑。

本文为“桃李国学苑“原创

欢迎读者转发朋友圈

媒体转载请留言,联系授权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涉及版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作者 孙雨晴

《课堂内外》主创团队

主持人徐德琳

责编黄悠

美编吴若彤

taoliguoxuetang

公众号主编:李山

总监:杨春俏

编辑部主任:海彦、宛陵

文章原创|版权所有|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

taoliguoxuetang@163.com


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谢谢。

上一篇: 玫瑰花怎么养乌龟品种

下一篇: 香水藤茉莉花怎么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