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章摘抄 > 正文

茶树花刚换盆怎么养

网友提问:

茶树花刚换盆怎么养

优质回答:

秋天过后,不忙把这八种花搬回家,它们会“冻”在室外,爆开花蕾,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悟贤爱生活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茶树花刚换盆怎么养1

如今已经进入10月中旬,正处于严寒时节,全国各地都在不时降温。相信许多爱花人士都怕自家的花草冻伤,急匆匆就要把室外的花草搬回家维护了。其实并不是一切的植物都需求这么早搬回室内,有些花草反而是“冷美人”,喜爱温度较低的环境,假设在室外冷冻,更有利于开花。

秋天过后,不忙把这八种花搬回家,它们会“冻”在室外,爆开花蕾

第一、大花天竺葵

天竺葵是一个庞大的家族,可分为:天使之眼、直立天、垂吊天、大花天、兽类、枫叶天等。天竺葵是一种普遍栽培的天竺葵。一般每年春天开花,花比普通的天竺葵都大,花的数量非常多。一切的花都开完之后,叶子一致会被完好掩盖,这种大花天竺葵品种在秋季也需求恰当的低温维护才干多开花。

大多数天竺葵是盆栽植物。秋天不要急着把盆栽搬进屋里,先放在外面,5-10度维护30-45天。低温能够使大花天竺葵很好地繁殖花枝,为春季开花做准备。当温度低于5度时,我们会将盆栽植物移回更温暖的房间,以避免低温构成的冻伤。

秋天过后,不忙把这八种花搬回家,它们会“冻”在室外,爆开花蕾

第二、栀子花

栀子花,株形挺立,叶片碧绿,花洁白芳香,是家庭非常常见的盆花。它的花期是5-8月,10月今后就不会再开了,老叶也会由于天气冷而变黄。许多花友看到后,怕自家栀子花冻着,早早搬回室内。事实上,这不利于栀子花过冬。

栀子花是南边花,喜温暖,但不完好耐寒。能短时间忍耐-3度的低温。深秋的栀子花不开花,但它的枝叶仍是会停止光照效果,为过冬贮藏能量。普通来说,室外采光条件比室内采光条件好。栀子花长时间放在室外,更有利于植物能量积聚和越冬。只需最低温度不低于5度,就能够放在室外光线足够的方位。

秋天过后,不忙把这八种花搬回家,它们会“冻”在室外,爆开花蕾

第三、月季花

月季是一种普遍栽培的花卉,被誉为“花中皇后”。国际上有上万种玫瑰,但大致能够分为三类:藤本玫瑰、灌木玫瑰和微型玫瑰。不同类型对秋季维护的温度需求是不同的。

微型月季株型矮,根系浅,抗寒性差。当温度挨近0℃时,应及时搬回室内维护。这种玫瑰和灌木玫瑰的抗寒性很好,能承受-15度的低温。建议搬回家前多在室外冻冻。假设当地冬季气温不低于-10度,不断放在室外是没有问题的。

养过月季的人都晓得,它是一种容易生虫的花,常被老养花人称为“药罐子”。假设土壤中有虫卵,能够冻死大部分虫卵,能够预防病虫害。别的,秋冬低温维护玫瑰,能够影响树干基部的芽点,春天会有更多的新枝萌出,玫瑰会开得更猛。

秋天过后,不忙把这八种花搬回家,它们会“冻”在室外,爆开花蕾

第四、耧斗菜

耧斗菜,有的还叫猫爪花,是近年来非常火爆的网络名人品种,固然名字听起来很奇特,可是花很漂亮,很新颖。

耧斗菜也是典型的喜寒凉的花,耐寒性极好。大多数品种能耐受-5℃的低温,有的品种以致能耐受-40℃的低温。秋天的耧斗菜会在8月份左右开出最终一波花,然后枝叶会坚持绿色停止光照效果和生长,直到冬季降临。把耧斗菜搬回屋里太早,会让它长出更少的枝叶,削减第二年的花量。

秋天过后,不忙把这八种花搬回家,它们会“冻”在室外,爆开花蕾

第五、绣球花

绣球花又名紫阳花、八仙花和粉花,是虎耳草科绣球花属多年生灌木。因其生长旺盛,颜色艳丽,花朵盛开,遭到众多花卉喜爱者的喜爱。绣球花的品种许多,我们日子中能接触到的绝大多数绣球花,比如无尽的夏天等品种,都归于老开花品种。假设这些品种太早搬进温暖的房间,它们很可能在第二年很少开花或不开花。

老枝开花的绣球品种,一般在9-10月老枝上分化花芽。10月份今后最好在0~10度的低温环境下维持20~40天左右。低温能够影响绣球更好地分化花芽,第二年开花量会更大。一些特别的耐寒品种对温度的要求更严厉。比如圆锥绣球,需求在0~5度的低温下维护20天以上。假设达不到要求,第二年的花量就会大大削减,以致没有花。

秋天过后,不忙把这八种花搬回家,它们会“冻”在室外,爆开花蕾

第六、桂花

说到秋天最让人印象深入的花,一定是桂花。桂花固然不大,可是会鳞次栉比的长满一棵树,分宣布浓浓的甜味,真的很受欢迎,关于桂花的颐养,民间考究“秋不进,冬不冻”。

所谓“避秋”,便是秋季盆栽桂花不宜过早移入室内,而应在室外放置一段时间,只需最低温度在0度以上即可。太早进入室内不利于桂花过冬。“冬不冻”是指:冬季来了,水初步结冰,气温挨近0度并不时下降,及时把桂花盆栽放在室内维护。

秋天过后,不忙把这八种花搬回家,它们会“冻”在室外,爆开花蕾

第七、山茶花

茶树花是中国传统名花,自古以来就被誉为名花。山茶花的花期为11月至次年5月。秋天过后,山茶花初步发芽。许多爱花人士看到树枝上的花蕾冻住了,怕凉,早早就把花盆搬进了室内。这不只不能维护植物,以致可能招致花蕾凋谢。

茶树花只能在低温下孕育芽。秋季气温逐渐下降时,是山茶花孕育花芽的最关键时期。假设遽然搬到温度过高的房间,会打乱山茶花的出芽周期,妨碍芽的孕育,以致会使芽的发育中止和凋谢。所以秋天只需温度不是很低,最好在室外养山茶花。比及温度挨近5度,再把盆栽搬回室内维护。并且不能放在室内温度过高的中心。

秋天过后,不忙把这八种花搬回家,它们会“冻”在室外,爆开花蕾

第八、君子兰

许多人养君子兰,都会呈现这样的问题:君子兰有花箭,可是花箭总是卡在叶子里,长不出来,无法正常赏花。君子兰的这种缺点常常与栽培环境的温度有关。

一般君子兰的花蕾在秋季会分化成花箭,在暖冬室内开花。想要君子兰的花箭长得挺立,温差最好在10度以上。深秋初冬,君子兰夜间最好坚持在0~10度(南方养花喜爱者能够放在室外,北方养花喜爱者能够放在阳台),白天温度坚持在10~20度之间。在温差较大的环境中维护15天以上,君子兰的花箭会得到促进,花更鲜艳。

茶树花刚换盆怎么养2

茶花又名山茶花,山茶花为常灌木或小乔木。山茶花是我国传统观赏花卉,也是我国十大名花之一,它的品种非常多,是现在园艺花卉中最普遍的一种。由于山茶花的株形优美,叶子浓绿而又光泽,花形艳丽缤纷,很受人们的喜爱,是许多爱花人士的钟爱。栽培茶花可不是一项简单的工作,今天大家就和小编来看看山茶花的养殖技能吧。

土壤的需求

首先我们要知道,土壤是山茶花生长的根本条件,因此对于土壤的选择也是非常的重要的,一般我们在选择土壤的时候,应该选择含有腐殖质较高的土壤,偏微酸性的土壤,一般土壤的PH值为5-6.5之间为佳。

适宜的生长温度

一般山茶花适宜的生长温度为18-25度,环境的温度过高或者过低都不利于山茶花的生长,特别要注意的是冬季的时候,将植物移至室内生长,一搬中午的时候将植物移动到阳台上去,夏季也要注意防晒,防止温度过高。

适量的浇水

一般山茶花都喜欢在湿润的环境中生长,所以要主要给山茶花浇水,但是要注意的是要保持土壤不要太干或者太湿为好,一般在春夏季多浇水,这也有利于山茶花的生长,冬季的时候要注意少浇水,两到三天浇一次水为好。

适量的施肥

山茶花是喜肥的植物,因此在养殖的过程中,注意记得施肥,一般在生长期的时候,加入磷钾肥,这也有利于山茶花的生长,从而也使花开的更加茂盛一些,同时也要主要施肥不要过多。

定时的进行花枝修剪

修剪工作也是非常的重要的,一般等到山茶花花蕾密集的时候,建议进行定期的修剪工作,剪掉弱枝、整理花蕾,同时也能够促进山茶花对营养物质的吸收。

防止病虫害

茶树花也是很容易生病虫害的,一般有黑霉病、炭疽病这两种病虫害,注意在病虫害期间注意给山茶花喷洒一些除病虫害的药物为好,能够起到很好的促进生长的作用

蔽荫与防寒

山茶花性喜温暖湿润的气候,过冷过热都不利于生长发育。春天与梅雨期要给盆栽的山茶花以充足的阳光,否则枝条发育细弱,易引起烟煤病与介壳虫为害,或千上附生苔藓,导致枯枝、衰老或死亡。夏秋高温季节要及时蔽荫降温。冬季气温下降到零度以下,就会引起花蕾脱落或花蕊受冻,影响开花质量。因此盆苗在室内越冬温度以保持在3—4℃左右为宜,若温度超过16℃,就会促使提前发芽,严重时引起落叶、落蕾。

文章到此结束,点个赞支持一下吧~如果您也爱养花,那就关注我吧!

茶树花刚换盆怎么养3

“月色寒潮入剡溪,青猿叫断绿林西。昔人已逐东流去,空见年年江草齐。”

公元767年,陆羽乘一叶扁舟从湖州苕溪出发,进入越州剡溪时已月上东山。陆羽多次入剡,留下的诗歌只存这首《会稽东小山》,入剡考茶的成果却屡见于《茶经》。陆羽是我倾慕的人,他走遍千山万水,只做一件事——写一部旷世的《茶经》。

庚子年深秋,我来到古称剡中的新昌,与陆羽隔着一千多年的时光,遇见茶山,茶村,茶诗,还有一杯香茗。它们都有陆羽的气息。

▌《陆羽烹茶图》,元代赵原创作。图绘远山起伏,水面辽阔,临溪一座茅屋,陆羽坐于榻上,一童子正拥炉烹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不到剡中,焉知茶山之深广。我们去的是东茗乡。茶垄,如云似水,从山谷涌上来,又向四围延伸开去,一些漫到脚边,一些淌到云朵里去了。

秋天的茶山有着坐下来喝茶的那一份沉着和宁静。茶事看似结束了,其实仍在继续,黑黝黝的茶叶,吸纳着阳光。在春天可不是这样的,茶叶鲜绿油亮得连阳光都会在上面打滑。秋是收,春是发,从秋天开始内敛,春天才有力气绽放。

“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一尺,二尺,乃至数十尺。其巴山峡川,有两人合抱者,伐而掇之。其树如瓜庐,叶如栀子,花如白蔷薇,实如栟榈,蒂如丁香,根如胡桃。”

天姥山的茶树还是陆羽眼里的样子。茶树的花,从初夏一直开到冬天,一朵朵,金蕊玉瓣配着浓绿的枝叶,清新可人。记得夏天的茶树花,被蜜蜂采过后,经露水一打,摘一朵,对着花蕊一吮,里面的水珠也是甜的。茶树是边开花边结果,花果相遇是茶树的古老性情。茶果在枝上长老了,会爆裂开来,里面的籽砸碎了可以用来洗头,洗后头发会有一层乌溜溜的光。这法子,不知起于何时,是谁发明,老祖母的老祖母就是这样。这些陆羽没有研究,他毕竟是个专心的人。

民国十六年的影印本宋左圭辑刊《百川学海》中《茶经》

《茶经》不过七千字,分成“之源”“之具”“之造”“之器”“之煮”“之饮”“之事”“之出”“之略”“之图”十章,写得细致入微而气象万千。剡中茶事,陆羽似乎考研得最是详细。“之出”一章中写道:“浙东,以越州上,明州、婺州次,台州下。”在“之器”说,用两层又白又厚的剡溪出产的剡藤纸做茶叶纸囊,储放烤好的茶,可使香气不散失。用两层的剡纸做纸帕,裁成方形,十张垫十枚茶碗。在“之事”中还收录了一则剡中“飨茗获报”的故事。

陆羽说“碗”也是“越州上”,鼎州、婺州、岳州、寿州、洪州都比不上越州。有人说邢瓷比越瓷好,陆羽认为完全不是这样,说,如果邢瓷质地像银,那么越瓷就像玉,这是邢瓷不如越瓷的第一点;如果邢瓷像雪,那么越瓷就像冰,这是邢瓷不如越瓷的第二点;邢瓷白而使茶汤呈红色,越瓷青而使茶汤呈绿色,这是邢瓷不如越瓷的第三点。陆羽踏遍越州的角角落落,对茶的审美相契于越地的山水。

陆龟蒙曾赞美越窑“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我见过唐代窑口出土的越窑青瓷,釉质温润如玉,如宁静的湖水一般,青绿略带一点黄,有“春风大雅能容物,秋水文章不染尘”的风骨。晚唐五代时期的越窑被称作“秘色瓷”,是贡品,也是商贸瓷。越窑烘托茶汤的绿色,似嫩荷透翠,有层峦叠嶂般的舒目。

北宋越窑青瓷“官”字款菊花纹碟(张仁供图)

陆羽对茶的寄情,或者说对茶的专研,承继了魏晋之风。衣冠南渡,南方的地貌和它多种多样的植被不仅成为诗歌的主题,也成为学术研究的主题。谢灵运的《游名山志》,详细记录了胜地名山的地理信息。还有大量描述南方奇异事物的文献记录,包括嵇含的《南方草木状》(作于公元304年),沈莹的《临海水土异物志》(作于公元275年),张华的《博物志》(作于公元300年之前)。

陆羽的《茶经》让我想起另一本书——薛爱华的《撒马尔罕的金桃》,这是一本写唐代外来文明的书,一本物质之书,也是一个风华又糜烂的大唐。陆羽是李白“兰陵美酒郁金香”后的那一盏茶,是“唐三彩”上的那一抹青。

“千峰待逋客,香茗复丛生。采摘知深处,烟霞羡独行”。这是陆羽的朋友皇甫曾《送陆鸿渐山人采茶》中的诗句。在天姥山想起陆羽,他清寂的身影落在我视线触及的每一处,难以拂去。

唐代越窑青釉瓜棱执壶(张仁供图)

茶山中的村落,是万顷碧波中的一个小岛。雾一起来,就是人间仙境。后岱山村就是这样的村庄。

走进村子,石头墙,小青瓦,木头门扉,小院落,菜园子,石板路,小狗,鸡,鸭,鸡冠花,还有落光了叶子的老梨树和柿子树,构成了村庄的老底子。但村子并不是一味的老旧,有股子新鲜气在流动。斗笠挂在石头墙上,酒瓮摆在石板路边,茶罐做了花盆种上金钱草,农具在村子都成了艺术品。一座石头屋的门楣上挂了一块“颜如玉”的木牌,探头一看,是一个书吧,坐下来,泡上一杯茶,看一本书,光阴也在此停下脚步。

左拐,是一座石头屋改造成的古朴茶室,小院一角种了一棵茶树,花正一朵朵往外冒,更添了茶趣。主人冯春瑾,一个苏州人,循着茶香而来,把一间闲置的民居拾掇成茶室,做起了茶生意。五个年头过去,还留在茶村恋恋不去,乡亲们也把他当成自己人,有啥好吃好喝的都有他的份儿。

东茗乡是新昌龙井茶的主产地。据当地文史专家徐跃龙主编的《新昌茶经》载,西湖龙井茶的前身是“天台乳花”,苏轼曾撰文追溯龙井茶的起源,认为乃是谢灵运在下天竺翻译佛经时将天台山带来的茶树种于西湖,后来辩才和尚退居狮峰山下寿圣寺(即后来的龙井寺)时又将下天竺之茶带至龙井,并亲自植茶制茶,才有龙井茶之名。新昌的龙井茶以石城山大佛冠名,称大佛龙井茶。

后岱山种植了2700亩的大佛龙井茶,产茶1334担,产值有1975万元,村里每人可收入2.8万元。这一组数字里藏着一幅春日茶乡繁胜图。

清明前,茶叶开采。采茶不能见日,“晨则夜露未晞,茶芽斯润,见日则为阳气所薄。”天刚擦亮,村里门扉吱嘎声此起彼伏,村道上脚步纷沓,欢声笑语,似去赶集。旧日采茶时还有“喊山”的习俗,村人敲锣打鼓,声震山岗,说“喊山”可以呼泉催茶芽,能惊走虫蛇。来自山外的茶商纷至沓来,挨家挨户地相看茶叶。一个春天,整个村子就泡在茶叶的香气里。

后岱山有自己的茶厂,只是现在村民专卖茶青,就闲置了,去年被改造成茶文化展示馆。这座建于1958年的“后岱山茶厂”,青砖青瓦,古朴敦实,是后岱山茶事繁盛的历史见证。展厅里展出的茶桶、茶篓、茶瓶、茶碗这些旧物,都覆着一层厚厚的茶色,似乎能闻到一股浓郁的茶香。

后岱山村建于上世纪50年代的茶厂

我注意到一块字迹斑驳的石碑,依稀认出“同归茶捐碑记”几个字。村人说,这是一块“光绪三十年”的茶亭碑,记录了村民捐建茶亭施茶的事。勒石而记的果然不是小事。

天姥山高峻雄阔,散落在高山峡谷中的村落都以山岭互通。后岱山没通公路前,下山要走两个多小时的山岭。山道弯弯无止尽,山岭高峻似天梯,一个茶亭歇歇脚,一碗茶汤解解渴提提神,风霜雨雪也温厚了许多。陆羽在《茶经》“之出”里说,茶性质冷凉,可以降火,作为饮料最适宜,于品行端正有节俭美德的人,其效果与最好的饮料醍醐、甘露不相上下。茶人传承了茶的善性,这是茶山的厚德载物。

捐建茶亭,也叫茶会。民国《新昌县志》记载,县内各村岭设茶亭路廊施茶,附设于庵内的叫茶庵,有300多处,资金都是募捐,全县共有茶田千余亩,请专人负责烧茶供应。茶亭内立有碑记,刻着捐田者之名和管理事项。

我在《新昌茶经》一书中见过几块遗存的清代茶亭碑——茹姑庙的《茶会碑记》、彼苍庙的《茶田碑记》、台头岭脚的《茶亭碑记》、镜岭练使岭的《茶亭碑记》,这些刻入石头的汉字,在岁月里源源不断地散发着茶香,温暖一代又一代的剡中人。

新昌清代茶亭碑记拓片

秋阳和煦,村人们围坐一起,手边各有一碗茶,谈天说地,一口绵软的越州方言,让人想起了越剧小调。上世纪初三月的一天,落地唱书艺人袁福生、李茂正、高炳火、李世泉等,在嵊县东王村香火堂前,借来四只稻桶垫底,铺上门板,站上去唱的几折小戏中,其中就有一出《倪凤煽茶》。这是最初叫“小歌班”的越剧第一次登台。

后岱山有布袋木偶戏班,唱的也是这个。闲暇时,台子一搭,从箱子里拿出木偶来,唱给漫山遍野的茶树听,唱给茶圣陆羽听,也唱给茶村人自己听。唱戏的,看戏的,人还是那些人,手还是那双手,季节一转,春雨落下,茶树吐绿,那时一座山,一个村,连人带云朵、太阳、月亮,都带着茶香。

下岩贝村,一家叫“山中来信”的民宿懒洋洋地躺在村庄斜对面的山坡上,四围是此起彼伏的茶园。

下岩贝村茶园(摄影张宗亮)

“信”是一个多么好的字。春信。雪信。花信。风信。潮信。万物都有自己的信。这次我收到的山中来信,是一封“茶信”。

我面对着茶筛湾峡谷,和天姥山著名的“十九峰”,坐下来喝茶。茶叶一条条卷曲着,是传统的手工茶。陆羽在《茶经》“之造”中说像“浮云出山”,又像“轻飚拂水”,大概就是如此情态。茶叶在水中慢慢地舒张开来,从灰绿变成嫩绿,茶气袅袅,清香袭人。泡茶的姑娘说,这是天姥山云雾茶。

“云雾茶”,这三个字真好,点出茶树生长的环境,就是一幅山水画——峰峦叠嶂,云雾缭绕,茶林森郁。此时正在这样的画境中,饮一杯香茗,不期然便得了唐代诗僧皎然“再饮清我神”的意境。

皎然有《饮茶歌诮崔石使君》诗,云:

越人遗我剡溪茗,采得金牙爨金鼎。

素瓷雪色缥沫香,何似诸仙琼蕊浆。

一饮涤昏寐,情来朗爽满天地。

再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洒轻尘。

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恼。

此物清高世莫知,世人饮酒多自欺。

愁看毕卓瓮间夜,笑向陶潜篱下时。

崔侯啜之意不已,狂歌一曲惊人耳。

孰知茶道全尔真,唯有丹丘得如此。

诗里含了茶品、茶具、煮茶、饮茶,还有茶境。皎然饮茶有三个境界,层层深入,是饮茶之妙,也是中国茶道的真谛。据说,比日本人提出“茶道”一词早了800多年。

皎然(约公元720—805年),俗姓谢,字清昼,在灵隐寺出家,后来长期住在湖州的妙喜寺。自称是谢灵运的十世孙,把剡县当作自己的故乡。唐贞元年间(公元785—805),漫游剡中,品茗访友,写下许多诗歌——“早晚花会中,经行剡山月”“春期越草秀,晴忆剡云浓”“觉来还在剡东峰,乡心缭绕愁夜钟”“山居不买剡中山,湖上千峰处处闲”,一代诗僧,满怀乡思绕剡中。

皎然的乡心一半系于剡茶,“剡茗情来亦好斟,空门一别肯沾襟”“清明路出山初暖,行踏春芜看茗归”“聊持剡山茗,以代宣城两醑”,或品,或赏,或赠,或咏,想来只有家山的茶能让皎然饮出“三饮”的境界,悟得茶之道。

唐越窑盘龙四系青瓷罂

皎然与陆羽是“缁素忘年之交”。陆羽于唐肃宗至德二年(公元757年)前后来到吴兴,住在妙喜寺,与皎然结识。元代辛文房《唐才子传·皎然传》载:“出入道,肄业杼山,与灵澈、陆羽同居妙喜寺。”皎然《赠韦早陆羽》诗云:“只将陶与谢,终日可忘情。不欲多相识,逢人懒道名。”诗中将韦、陆二人比作陶渊明与谢灵运,表明不愿多交朋友,只和韦卓、陆羽相处足矣。两人一起往剡中访友品茗,倡导“以茶代酒”的风气。皎然《九日与陆处士羽饮茶》诗云:“九日山僧院,东篱菊也黄;俗人多泛酒,谁解助茶香。”陆羽在《茶经》“之饮”里说,天生万物,都有它最精妙之处,人们擅长的只是那些浅显易做的,房屋、衣服、食物和酒都精美极了,而饮茶却不擅长。《茶经》里蕴藏着皎然的性灵,也是陆羽的,一生知己,茶禅一味。

剡茶余香悠长,不知不觉日头已沉落“十九峰”后,一切都在隐退。峡谷中的韩妃江越发白而亮,似一条远古冰川,凝固在如墨的山体中。这条江流,是剡溪的一条源头支流。采缉万山之水的剡溪,是一条魏晋之溪,载动了王羲之“兰亭集”的雅兴,谢灵运登“天姥岑”的游兴,和王子猷“雪夜访戴”的随兴。到唐朝,文人名士追慕魏晋风度,溯剡溪而来,大袖飘飞,亦步亦吟,从诗歌史上统计,有451位诗人,留下1505首诗篇。《全唐诗》收载的诗人2000余人,差不多有四分之一的诗人来过浙东。《唐才子传》收录才人278人,上述451人中就有173人。茶为清饮,发言为诗,这条“浙东塘诗之路”上,写剡茶的诗就有三十多首,实属罕见,有杜甫的“茶瓜留客迟”,孟郊的“茗圃无荒畴”,刘禹锡的“诗情茶助爽”,元稹的“慕诗客,爱僧家”,温庭筠的“茶炉天姥客”……诗情助茶灵,茶灵涤诗情,一首唐诗三碗茶,留得高香余味长。

唐越窑花口青瓷碗

剡中有茶祭的古俗。每年春信一来,雨润茶山,民众就自发贡献香烛茶果、茶歌茶舞,祭支遁、王羲之、谢灵运、陆羽、皎然、李白、杜甫、孟浩然、白居易、温庭筠、元稹……在新昌人的心里,他们都是剡地的茶之灵。

相关阅读:浙东唐诗之路

新昌与嵊州,古属剡县,俗称剡中。这一块盆地,西北是会稽山,东北是四明山,南边是天台山。境内有剡溪和曹娥江两条水系。从初唐到晚唐,整整一个朝代,文人名士,追慕魏晋风度,纷纷朝着这一方水土一路唱和而来。

诗人们从钱塘江抵萧山西陵(今西兴镇)渡口进入浙东运河,到达越州(绍兴),然后沿越中剡溪上溯,经剡中越过天台的石梁,支线还到达了温州。又沿着瓯江溯流而上,经青田、处州、缙云,永康,婺洲,兰溪,建德,桐庐,富春,严子陵钓台,到达钱塘江。

新昌是唐诗之路的首倡地。“浙东唐诗之路”的概念,最早由新昌学者竺岳兵提出,成为继“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后的又一条文化古道。

浙东唐诗之路上,诗人们摩肩擦背,大袖飘飞,他们与山水为友,也与天姥茶结缘。茶添诗兴,诗助茶情。正如诗人刘禹锡的《酬乐天闲卧见寄》诗中所云:“诗情茶助爽,药力酒能宣”。诗、酒、茶,还有山水,从古至今都是文人墨客情之所寄。(责编:孙小宁)


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谢谢。

上一篇: 新手杜鹃花怎么养好

下一篇: 露台上怎么养绣球花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