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章摘抄 > 正文

玉花怎么养才长得好

网友提问:

玉花怎么养才长得好

优质回答:

和田玉籽料——收藏重要参考,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华哥觅玉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玉花怎么养才长得好1

和田玉夹生在海拔3500米以上高绵延的昆仑山脉山岩中。和田玉原石经过自然的地质运动和冰川运动等长期的剥解为大小不等的块,和田玉碎块经过雨水雪水冲刷流入河,随河流流入水中,称为和田玉山流水料,和田玉山流水原石经过玉龙喀什河几百甚至上万年的冲刷,就形成了和田玉籽料。

以下是一些比较经典的和田玉籽料,快拿出你的收藏来参考对照一下吧。

和田玉温润细腻,颜色丰富,自然拙朴,皮色多姿,形态圆滑,体态多种,具五德之说,仁.义.礼.乐.忠,和田玉因为皮色籽料的形成年代更为久远,一些名贵的品种如枣红皮、油烟皮、秋梨皮、黄皮、洒金皮、三色虎皮等等,均出自皮色籽料。

籽玉的外皮构成可分为两种。

砂眼麻皮坑原生皮:指表皮布满皮肤毛孔一样的细小砂眼,犹如凹凸不平的麻皮坑,分细性、粗性两种;

色沁原生皮:是由于一部分籽玉在河里受到其他矿物质浸润、渗透,长年累月形成由外至内的渗透,不仅表皮光滑,而且出现许多色彩。所以称“沁皮”。

籽料好的和田玉籽料,其形状、白度、皮色及润度都好才称得上精品。

籽料是在玉龙喀什河河床里经过千年不断的打磨冲刷之后形成的,如能收上一块形状极佳且瑕疵较少的籽料,的确是很难得,价格在市场上也很高,俗话说玉不琢不成器,用在料形很漂亮的籽玉身上不是很恰当,存在就可以雕琢成各种精美的器件,相同的东西也可以做很多。

但对于玉龙河赐予形状漂亮的籽料来说,任何一款仅此一件,连打个眼都舍不得打,建议采取用包金或包银的形式来保留住子料原有的形状。

在和田玉的收藏品市场中,出现了很多钟爱和田玉皮色的藏友,他们往往痴迷于和田玉美妙的皮色中,诸如枣红皮、砖瓦红、桔黄皮、姜黄皮、虎皮、撒金皮、乌金皮等。这些皮色固然很好也非常难得,但是藏家要注意看它生在什么地方、什么料质上。

山上的玉石经过自然的侵蚀、剥落后被流水搬运至新疆玉龙喀什河的河流中,经过流水的长期冲刷剥蚀和水中的自然滚动磨砺,去粗取精,留下料质最细腻结实的部分。

和田玉籽料的特点:块度比较小,一般为卵石形状,表面很光滑圆润,带皮色(玉料的疏松部分或绺裂处受到矿物的侵入形成的颜色)。由于受到长期的冲刷,自然的分选,可以说籽料是大自然精心筛选的优良玉料,价值仅次于羊脂玉。

和田玉璞玉的外皮,按特点可分为色皮、糖皮、石皮三类。

色皮是玉的外皮有一层黄褐色或褐色很薄的皮(厚约1毫米),为氧化所致,从皮色可看出玉的质量,如秋梨子、虎皮子、鹿皮子等等,常为上等白玉。

糖玉的外皮较厚,如红糖色,且末玉矿常有此类玉,其中有白玉或青玉。石皮是外层有石质围岩,要取去围岩后才能得玉,如和氏璧是“理其皮而得宝。”

古医书称“玉乃石之美者,味甘性平无毒”,并称玉是人体蓄养元气最充沛的物质。玉石不仅作为首饰、摆饰、装饰之用,还用于养生健体。

自古各朝各代帝王嫔妃养生不离玉,而宋徽宗嗜玉成癖,杨贵妃含玉镇暑,玉为枕而脑聪,古代皇帝就喜欢用玉做枕头,向中国古代长寿的皇帝都久用玉枕。

和田玉玉皮的厚度很薄,一般小于1毫米。色皮的形态各种各样,有的成云朵状,有的为脉状,有的成散点状。色皮的形成,是由于和田玉中的氧化亚铁在氧化条件下转变成三氧化铁所致,所以它是次生的。

有经验的拾玉者,到中下游去找带色皮的子玉;而往上游,找到色皮子玉的机会就很少。此外,在原生玉矿体的裂缝附近也能偶尔发现带皮的山料,这也是由于次生氧化形成的。

围岩一种是透闪石化白云大理石岩,再开采时同玉一起开采出来,附于玉的表面,这种石包玉的石与玉界限清楚,可以分离。当他经流水或冰川的长期冲刷和搬运后,石与玉则分离。

围岩另一种是透闪石岩。如和田玉在形成过程中交代了粗晶状的透闪石,由于交代不彻底,在玉的表面常附有粗晶透闪石,这种石皮与玉界限过渡。叫阴阳面,阴面是指玉外表的这种石质。

和田玉山料外表分布的一层黄褐及酱色玉皮,因颜色似红糖色,故把有糖皮玉石称为糖玉。糖玉的糖皮厚度较大,从几厘米到20--30厘米,常将白玉或青玉包围起来,呈过渡关系,糖玉产于矿体裂隙附近。

糖玉是氧化环境的产物,系和田玉形成后,由残余岩浆水沿和田玉矿体裂隙渗透,使氧化亚铁转化为三氧化二铁的结果,糖皮即为氧化铁染的结果。

购买和田白玉大致从以下角度去判断:

首先观查白度等级够不够,再看玉液的润度够不够,即玉质是否细腻,水线所占比例,仅占一两条,没有什么问题,玉花所占的比例,杂质多不多,玉面有无裂缝,

要是喜欢皮色最后再看玉的皮色是否艳丽,秋梨皮、枣红皮、鹿皮、撒金皮~~~这些都是和田玉的名贵品种,但要防止假皮哦。基本上掌握了这些原则,相信你会选上一块不错的玉。

玉花怎么养才长得好2

张细香(左一)与合作社社员一起对桑苗进行浆根。 照片均由受访者提供

马腾(左)入户动员贫困户发展产业。

周福波(左三)下屯入户走访了解情况。

新华社北京7月14日电(记者王念、何伟)7月14日,《新华每日电讯》刊载题为《“高学历”遇上“最基层”,发生了怎样的“化学反应”--广西三名高学历驻村第一书记的扶贫故事》的报道。

当高学历“遇上”最基层,会有着怎样的“化学反应”?近年来,广西先后选派1.6万多名机关干部奔赴脱贫攻坚第一线,担任贫困村驻村第一书记,其中许多是名校研究生毕业的年轻机关干部,他们扎根基层倾心扶贫、摸爬滚打,谱写着新时代的青春之歌。

(小标题)从无到有坚韧不拔推动产业发展

2013年7月中山大学硕士毕业后,作为“90后”定向选调生的马腾告别繁华的广州,坐着绿皮火车一路向西来到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办公厅工作。2018年3月,在脱贫攻坚进入关键期,他响应组织号召,到位于广西西北部的极度贫困县大化瑶族自治县丹桂村担任第一书记,投身脱贫一线。

尽管作为深度贫困村的丹桂村2017年底已经“摘帽”,但山大沟深资源匮乏,从石头缝里“抠”出零星土地,人均耕地不足1亩,要巩固脱贫质量、预防群众返贫还需依托产业发展。去年2月,33岁的村民班玉花在山上栽种山葡萄时被滚石击中去世,对马腾触动很大,他表示一定要在产业上开辟一条新路。

马腾与村两委干部经过一个多月走访调研,结合当地气候环境,对比各种产业发展优劣,决定发展种桑养蚕。但从无到有推动一个新的产业,困难可想而知。在一次动员大会上,40个村民中有31人举手同意,但过了几天后担心种养技术和市场销售等难题,变成27人有发展意愿,最后一次统计只剩下19人。但马腾没有气馁,而是针对这19户做更细致、更耐心的工作,一户户走访沟通、出谋划策,最终确定下来12户。

马腾购买种桑养蚕的各种书籍、下载有关论文、请教农业专家,并组织群众到南宁、宜州、环江等地考察学习。他积极向上级汇报获得支持,整合90万元产业扶贫资金建设2个自动化种桑养蚕扶贫车间,还在县农业部门支持下举办种桑养蚕培训班。目前,50多亩桑苗正在茁壮成长,养殖大户开始试养桑蚕,越来越多农户申请加入进来。

村委会副主任覃猛说,在马腾书记带领下,丹桂村已建成5个扶贫车间,初步形成由桑蚕、山羊、七百弄鸡养殖产业组成的扶贫产业项目基地。

一年多来,丹桂村还完成全村入户道路硬化,修建产业机耕路、落实集中饮水改造项目、维修防洪水渠、建设移动基站、解决产业发展基地水电设施、安装一批太阳能路灯等,村容村貌有了很大提升。

“到脱贫攻坚第一线,我感受到从大城市到小山村、从区直机关到最基层转变的心路历程,明白了做基层工作要用心用情、发展产业自己先要搞通弄懂。我将迎难而上,担负起全村巩固脱贫成果的责任!”马腾说。

(小标题)倾情投入扶贫工作始终无怨无悔

硕士毕业于北京大学的张细香,被广西区直机关工委派驻田东县立新村担任第一书记。去年3月她接受组织安排奔赴脱贫攻坚一线时,儿子才3岁,老母亲体弱多病。面对组织的信任和重托,她想办法克服困难,反复做家人思想工作并取得理解和支持。

下村后,张细香吃住在村,满脑子都想着为村里办实事,每天晚睡早起、中午不午休,所有时间基本上都耗在贫困户家里和田间地头。除了遍访164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外,还走访其余的430个农户,泥泞路上、庄稼地里、山林水渠到处留下她奔忙的身影。一年多来,张细香协调了534.18万元项目资金用于道路硬化、水利建设、产业发展等,为贫困户争取20万元产业奖补等扶贫资金。经过努力,立新村发生了巨大变化,目前贫困率已降至0.88%。

“党建,就是要把党组织的引领作用建到群众心坎里。”31岁的张细香说,她坚持每个月开展一次主题党日活动,激励党员做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排头兵、先锋队。党员黄海带动81户贫困户种植芒果258亩、党员黄胜天带动34户贫困户养殖肉猪167头、党员韦昭东带动12户贫困户养牛56头……

张细香带领农户到平果县等地考察种桑养蚕项目,并争取到世界银行贷款,成立创富种桑养蚕专业合作社,目前合作社已种植210亩桑树,带动98户贫困户。今年3月21日驻村满一年,她配上与村民一起在桑田劳作的照片,发了一条微信朋友圈:“发苗—播种—发芽,一年过去发现收获满满,幸福感爆棚,心中充满着对群众无限的爱和力量!”

建档立卡贫困户杨成海生产和生活面临的困难较多,张细香往他家跑了10多次,帮着申请小额扶贫贴息贷款、医疗补助、产业奖补、就业奖补等政策,去年杨成海一家6口收入好几万元。张细香掏出心来做村民的贴心人,大家都很喜欢她,亲切地称她为“昵书记”(当地壮语,意为“好书记”)。

张细香宿舍的书桌上摆放着一本《信仰人民》。她深有感触地说:“人民群众的力量最强大,只有信仰人民,紧紧依靠人民,从人民群众中汲取力量,工作中的很多困难才能迎刃而解。”

一年多来在条件艰苦的山区日夜奔忙,曾经身体很健康的张细香患上了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今年6月被单位接回南宁治疗。村民们对她依依不舍,说张细香是焦裕禄式的好干部,不舍得她走,希望她病好了回来看看……

张细香说:“我一点也不后悔到立新村工作。能为群众做些力所能及的实事好事,激发群众脱贫攻坚的内生动力和潜能,多大的代价和付出都值得!”

(小标题)在田野中历练成长绽放别样光彩

2016年7月北京大学社会学系硕士毕业的周福波,刚到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工作时就提出:“我申请到脱贫攻坚一线工作,让青春在基层绽放光彩。”

2018年3月,周福波来到马山县林圩镇伏兴村担任第一书记。刚到村里,见他是个“90后”小年轻,很多人都嘀咕这个第一书记是来“镀金”的,但周福波吃住在村,与群众同劳动,积极为村民做实事,大家对他的态度也从最初的怀疑转变为认可。

驻村以来,他走遍全村15个屯700多户村民,努力学习壮话,和村民交朋友。伏兴村759户3531人,有建档立卡贫困户383户1670人,全村人均耕地面积仅0.44亩,周福波认为只有发展产业才是唯一出路。在周福波带领下,竹鼠、牛、柑橘3个传统产业不断壮大,三华李、油茶、中药材3个新产业欣欣向荣。这个曾经的“空壳村”去年底集体经济达到12万元,一年间全村脱贫67户308人,贫困发生率从16.4%下降到7.35%。

坛达屯道路没有硬化,一下雨便泥泞不堪,周福波了解情况后争取了10万元资金建设屯内道路。一年多来,他通过多种途径帮村里争取近500万元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为把抛荒的林地用起来,他带领能人和村民考察学习,与广西林科院和企业对接,争取有关单位项目资金支持,建设伏兴村千亩油茶基地。

周福波在田间地头奔波不停,皮肤晒得黝黑。水稻插秧时节,他看到贫困户覃元煌在地里忙活,撩起裤腿便下田,插完秧发现大腿上爬满了蚂蟥。覃元煌感慨说:“我儿子都没有下田插过秧,周书记对我们真是亲!”

日夜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这位年轻的丈夫对妻子充满了愧疚。当初妻子放弃北京的工作与他一起来到广西,现在已怀孕6个多月了,但他平时都在村里忙碌,周末也经常加班,没法照顾妻子,对妻子有亏欠。

在社会学领域,一般把到基层做调查称为田野工作。周福波现在有了新的认识:“双脚沾满泥土,才真真切切感受到什么是‘田野’。在基层为群众服务,向群众学习,这种历练成长过程是青春年华最宝贵的经历。”(完)

玉花怎么养才长得好3

《荷物志:博物馆里的千年荷韵》

浙江省博物馆 编

上海书画出版社

2022年8月

上海书画出版社将精选此次展览的“荷物”,并拓展展览之外的“荷物”,邀请浙江省博物馆的策展团队对藏于博物馆里的千年荷韵进行一次图像志的解读。

这将是第一本揭开“荷花”这一雅俗共赏的文化符号,在过去几千年里,如何被中国人喜爱,并纳入生活与诗意理想中的书。

初夏时节,寻“小荷才露尖尖角”

仲夏时节,观“新荷漫沼叶田田”

盛夏时节,赏“接天莲叶无穷碧”

秋霜时节,可“留得残荷听雨声”

荷花,自千年前便融入华夏文明中。

掩映于千家万户,摇曳入诗词书画,化身为器用装饰,留驻于生活日常。

五代吴越国 铜释迦龙座像

2001年杭州雷峰塔地宫出土 浙江省博物馆藏

通高68厘米

五代 越窑青瓷刻莲瓣纹盏托

上虞博物馆藏

高7.1厘米 托座口径4.4厘米 足径7.1厘米

北宋 龙泉窑青瓷莲瓣纹盖瓶

浙江省博物馆藏

高22厘米 口径3.5厘米 底径8.8厘米

北宋 彩塑泥观音像

1965年温州白象塔出土 浙江省博物馆藏

通高65厘米

明 红绿彩夹层碗

浙江省博物馆藏

高6.4厘米 口径14.5厘米 底径6.5厘米

明万历 景德镇窑青花翠鸟纹碟

浙江省博物馆藏

高2.5厘米 口径12厘米 底径7.3厘米

清光绪 里青花外粉彩莲荷纹碗

浙江省博物馆藏

高7.5厘米 口径17.3厘米 底径7.3厘米

清 费念慈 临南田蒲塘秋艳图

浙江省博物馆藏

纸本设色 纵18.8厘米 横50.2厘米

她,是江南绕不开的风景,是游子舍不下的风物,更是积淀了无数情愫的文化符号。

今夏,在西子湖畔,一场荷花盛宴正在展出,浙江省博物馆集结了170件(组)荷花主题的文物和工艺品,从不同的艺术角度显示荷花的诱人魅力,亦对荷花纹饰造型及其文化内涵做出深层次解读,引导观众品味古物中蕴含的中华文化精髓。

风荷举:荷文化与杭州西湖

展览地点:浙江省博物馆西湖美术馆

(孤山路25号)

展览时间:7月8日—9月7日(周一闭馆)

瓷上青莲

青瓷莲花罐是南北朝时期(420—589)的典型器物,一般分大小两种类型。

大莲花罐一般称作莲花尊,高达五六十厘米,最高的达八十余厘米,通体满布浮雕莲瓣纹和菩提叶纹。

小型莲花罐高约二三十公分,装饰通常较为简单,仅在腹部装饰高浮雕莲瓣纹,在盖面和腹部刻划莲瓣纹。向外伸展的莲瓣使得莲花罐呈现出莲的风采。

南朝 越窑青瓷莲瓣纹龙柄鸡首壶

浙江省博物馆藏

通高34厘米

荷形茶盏

唐、五代时期,随着饮茶之风的兴盛,茶成为国饮,从宫廷、寺院至寻常百姓家,饮茶成为一种日常生活的常态。唐代诗人孟郊在《凭周况先辈于朝贤乞茶》诗中有:“蒙茗玉花尽,越瓯荷叶空”,可以看出荷叶形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茶碗造型。

唐 越窑青瓷荷叶托盏

1975年浙江宁波和义路遗址唐大中二年纪年墓中出土

宁波博物院藏

通高6.6厘米 口径11.8厘米 底径6.6厘米

莲荷清供

始于魏晋南北朝,盛于唐五代的莲荷清供到了宋代有了更大的发展,既承古风,又含宋人清远之趣。

除作为佛教礼仪中的固定程序外,也成为文人高士案头清赏的对象,反映了文人雅士对风雅生活的追求。插花之器以瓶为主,也包括碗、盘、缸、篮等,材质以瓷居多。

南宋 龙泉窑青瓷莲花纹夹层碗

浙江省博物馆藏

高5.5厘米 口径13厘米 底径8.2厘米

器用之荷

宋人爱花,所用之物每与花事相连,器物的造型和纹饰多取意于花卉。江南地区夏日以荷景最盛,荷叶荷花自是入诗入画入器,文房雅玩、家具陈设、茶酒香事,均与荷花结缘,用赏之余,妙趣横生。取式于荷叶荷花制成象生杯盏或附以荷花做纹饰的茶、酒、香具,在宋代金银及瓷质器具中多见。

南宋 银鎏金荷花盏

1982年江苏溧阳平桥乡小平桥村宋代窖藏出土

镇江博物馆藏

高4.5厘米 口径10厘米 底径4.2厘米

南宋 龙泉窑青瓷莲花纹鸟盏

浙江省博物馆藏

高2.9厘米 口径1.6厘米 底径1.7厘米

世俗之荷

元代开始,莲荷文化开始呈现出广泛世俗化的特征,荷塘风光、河池水禽、婴戏莲花等富有民间生活气息的图案大量出现。

明清时期,经济的繁荣促使人们注重追求物质享受,莲花图案出现在各个阶层的生活中,形式更趋丰富,色彩更加艳丽,在繁琐精细中显示出了浓郁的民俗特色,成为寓意吉祥的典型纹饰。

明 和合二仙玉带扣

杭州博物馆藏

长7厘米 宽5.5厘米 厚0.4厘米

曲院风荷

曲院风荷是杭州“西湖十景”之一,以夏日赏荷为主旨意趣。景点初成于南宋理宗时期(1224—1264),清康熙年间(1662—1722)经历了一次重要的迁址。今址位于西湖西北隅、苏堤北端。

“曲院”前身为“麯院”,是南宋时期官办的酿酒作坊,位于今杭州市灵隐路洪春桥(唐宋时称“行春桥”)附近,濒临当时的西湖西岸。近岸湖面 养殖荷花,每逢夏日,和风徐来,荷香与酒香四处飘逸,久而久之便得名“麯院风荷”(或称“麯院荷风”),至南宋理宗时被列入“西湖十景”。

清 董诰 西湖十景画册之曲院风荷

浙江省博物馆藏

纸本设色 纵16.3厘米 横32.5厘米

莲寓吉祥

明清时期,荷花纹常与各类花鸟纹饰构成一幅幅吉祥的图案。如莲花和牡丹的组合寓意“荣华富贵”,加上白头翁,则称“富贵荣华到白头”;因莲与“连”“年”谐音,故莲花与鲤鱼的组合寓意“连年有余”;一只鹭鸶和莲花构成的图案称作“一路清廉”或“一路连科”;因莲又称荷,与“和”谐音,故荷花、海棠、飞燕组合,谓“何(荷)清海宴(燕)”;因藕与“偶”谐音,藕断丝连,并蒂莲开,表示爱情的绵绵不断。并蒂莲与鸳鸯则寓意并蒂同心、姻缘美满。童子抱莲花为“莲生贵子”,代表多子多福,寓意子孙繁衍、人丁兴旺。

清康熙 景德镇窑青花白描婴戏印盒

浙江省博物馆藏

口径10.4厘米 底径7.6厘米 高4.5厘米

清 李鱓 鸳鸯莲子图

浙江省博物馆藏

纸本设色 纵118.5厘米 横54.5厘米

莲可为器

清代,是中国古代造型艺术的高峰,以莲荷为创作灵感和装饰主题的艺术品层出不穷。有以莲纹装饰在器物之上的,也有以荷叶、荷花、莲蓬等为蓝本塑型作器的,莲荷风貌与器物功用完美融合,极具生趣。

清 青白瓷青花莲花壶

杭州博物馆藏

高8.8厘米 口径3.4厘米 足径5.9厘米

清乾隆 青花釉里红莲花纹水注瓷碗

杭州博物馆藏

高4.9厘米 长12.9厘米 宽9.7厘米

以莲为饰

清代莲纹装饰,汲取了之前各时代的特色,形态特征从写实状到几何化,图案场景从以莲为独立纹样到与各类纹样组合出现,并逐渐形成了莲纹装饰的程式化形态。以陶瓷为例,随着青花、斗彩、五彩、珐琅彩等各个瓷器品种的争奇斗艳,莲纹装饰也呈现出从纯色素雅到五彩斑斓的趋势。

清雍正 景德镇窑粉彩荷花水草纹盘

浙江省博物馆藏

口径16.1厘米 底径10厘米 高3.8厘米

清康熙 景德镇窑青花莲塘纹笔筒

浙江省博物馆藏

高13.4厘米 口径11.2厘米 底径9.6厘米

清雍正 景德镇窑斗彩荷塘鸳鸯纹碗

浙江省博物馆藏

高8.3厘米 口径20.2厘米 底径9.6厘米

这些精彩的作品,都来自“一一风荷举:荷文化与杭州西湖”荷花文物特展中。

策展人希望通过展示荷花主题的文物及工艺品,将“花”与“器”相结合,从不同的艺术角度显示荷花的诱人魅力,亦对荷花纹饰造型及其文化内涵做出深层次解读,引导观众品味古物中蕴含的中华文化精髓。

内页预览

资料:上海书画出版社

编辑:周玉


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谢谢。

上一篇: 没太阳怎么养茉莉花

下一篇: 春天南方月季花怎么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