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章摘抄 > 正文

花鲢苗在鱼缸怎么养

网友提问:

花鲢苗在鱼缸怎么养

优质回答:

有鱼的地方就的需要水,如何为龙鱼培养一缸好水呢?,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龙鱼之巅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花鲢苗在鱼缸怎么养1

有鱼的地方就的需要水,如何为龙鱼培养一缸好水呢?

什么是好水的标准,静态的看,经过增氧、除氯等程序“做”出来的水,按照国家环境保护局制定的渔业水质标准,大致上已经算是好水了,用这样的水养观赏鱼不会有什么问题。但只有能够在一段时间内保持水质相对稳定的水环境,才是我们心目中真正的好水。

对于业余养鱼的普通爱好者来说,除了几种常见的测试剂以外(一般较多使用的测试剂有PH、NH3/NH4+、NO2、NO3、KH/GH等测试剂),主要是采用直观的方法来判断水质。

新鲜的自来水是无色的,但养过一段时间后,通常会带有浅黄色或浅褐色,这是正常现象。我国古代就有绿水养金鱼的经验总结,现代水产养殖也有看水色辨水质的方法。对于大多数热带观赏鱼来说,适合养殖经济食用鱼类(特别是以浮游生物为食的鲢、鳙鱼)的水体太肥了,也不利于观赏。水色太深,透明度较差,说明水中有机物浓度过高,一般是过滤系统负荷能力不足造成的。

适合观赏鱼的好水应该是透明度高,略有浅黄色或浅褐色的水体,水面无油膜、浮沫,闻之无味或仅有少许腥味。有经验的老手通过观察鱼的状态就可以大致判断水质的好坏,水好鱼的状态就好,不仅食欲旺盛,生长快,而且体色鲜艳,疾病也少。如果鱼的食欲下降,经常生病,首先应该在水质方面找原因。鱼出现浮头的现象,通常是缺氧造成的,水中的溶氧量和饲养密度、温度、气压、水草夜晚的呼吸作用等因素有关,但还有一个常被忽略的重要因素,就是水中有机物浓度过高,生物耗氧量大。因此,除了机械增氧外,换水稀释是提高溶氧量的一个有效方法。

能够较长时间不换水,而鱼仍然能保持良好状态,说明水的自净能力强,稳定性高,能拥有这样一缸好水确实令人羡慕,难怪一些鱼友以此来炫耀。要做到这一点,一是要控制饲养密度,二是要强化生物过滤系统,形成良好的生态平衡。不过,除非我们能够建立一个真正的生态系统,实现大自然条件下完整的物质循环,否则,长时间不换水是不值得提倡的。有一个很多人关心的问题:什么是老水?从字面上看,老水就是养鱼时间比较长的水,这样的水未必是好水。如果我们把老水理解为通过长期养水获得的具有活性和稳定性的水体,而且日常换水不改变其性质,那么,这样的水就是好水。有时,鱼病了后用药物治疗无效,放在老水中静养一段时间就痊愈了。有的人认为是因为老水中含有某些对鱼健康有益的成分,这种看法推测的成分较多,缺乏实验依据,但老水养鱼生病少,有病恢复也快,是许多人的经验之谈。

养鱼一个人有一个人的养法,有的人要求不高,确实没有那么多讲究,有的人想进一步提高,在水质上做文章,也顺理成章。

其他几种水质的解释:

生水:

即未经晾晒处理的洁净水。如刚放出的自来水或井水等都称生水。

熟(伏)水:

生水在日光下、空气流通处放置48小时以上的干净水称熟水。熟水中含氧量上升,有害气体挥发了,同时水中的固体物质沉淀,微生物开始繁殖生长,这种水可以用来养殖观赏鱼。

陈水:

指鱼池(缸)中底部含有鱼粪便、污物等已变质的脏水。

老水:

鱼池(缸)中清洁而呈嫩绿色、绿色、老绿色或绿褐色的水的统称,其中以嫩绿色水为最佳。在老水中,浮游的绿藻较多,它们也是鱼儿很好的辅助饲料。这种水中腐败分解的有机质少,溶解氧较多,以嫩绿色而清洁的老水养鱼最佳,用这种水养出来的鱼食欲最为旺盛、鱼体健壮、色泽鲜艳、发育很快。

回清水:

原来鱼池(缸中)的老绿水突然变成了澄清水,许多绿藻沉淀缸底,这种现象称之为回清水(也称咬清水)。这种水很容易引发鱼病。一经发现必须立即全部换掉。

洄水:

“洄水”是指自然界中湖泊、坑塘等里富有大量草履虫、轮虫的水体。因草履虫大量繁殖时,在水层中呈灰白色云雾状飘动回荡,故称为这种水为“洄水”。它是孵出不久刚开食的幼鱼必要的饵料。

花鲢苗在鱼缸怎么养2

《湖北吉之隆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泥鳅在1个月左右不喂食的情况下才有可能被饿死。它的生命力特别强,一般在没有食物的情况下它会消耗身体的能量,然后获得营养。养殖泥鳅时对水质的要求特别严格,一般每天都需要更换1次清水,养殖时尽量使用没有污染的井水、泉水或者池塘水。泥鳅是一种杂食性动物,想要其活得更久一定要每隔1-2天投喂1次食物。

一、泥鳅饿多久才死

1、泥鳅饿1个月才死。泥鳅的生命力非常顽强,会消耗自身的能量,并从水里汲取营养,所以它给人一种饿不死的感觉,实际上泥鳅只是活的比较久而已。即使不给泥鳅投喂食物,它们也会以水中的青苔、藻类、蚊虫、枯枝烂叶为食。

2、 泥鳅对水质的要求比较高,养殖泥鳅时一定要每天更换1次清水。可以使用无污染的井水、泉水或者池塘水,不能直接使用没有经过处理过的自来水,以免水中的氯气对泥鳅的生活产生影响。

3、泥鳅属于杂食性动物,如果想要泥鳅活的久,一定要每隔1-2天喂食1次食物。可以给其提供果皮、白菜叶、蔬菜叶等,每次的投喂量不能过多,一定要根据泥鳅的数量决定,避免饲料放入桶里腐烂。

二、泥鳅可以和鱼一起养吗

1、泥鳅可以和鱼一起养。从泥鳅对水质的要求来看,它们喜欢生活在淤泥多的地方,而且它们本身分泌的物质会使周围的水质容易脏,所以它们就不适合跟喜欢生活在洁净水中的鱼类养殖,比如金鱼。而且泥鳅是一种底层鱼,所以在混养时一定要选择生活在中层和上层的鱼类。

2、人工养殖泥鳅时可将其与鲢鱼、鳙鱼、草鱼、鳊鱼等鱼类混养。这种混养方式无需专门给泥鳅投喂较多饵料,只要给其他鱼类投饵,而鱼类吃不完的饵料和排出的粪便即可成为泥鳅的食物来源。

3、泥鳅为底栖鱼类,多在河流、湖泊、沟渠水田、池沼等各种浅水多淤泥环境水域的底层栖息。当水中缺氧时,会跳跃到水面吞入空气进行肠呼吸。在水池干涸时,会潜入泥中,只要泥土有少量水分保持湿润,就可存活很长时间。

花鲢苗在鱼缸怎么养3

河豚又名河鲀。古有“舍命吃河豚”的说法,说的是河豚的美味值得用生命去冒险。随着养殖技术的发展和加工烹调方法的改进,人工养殖河豚的毒性越来越小,经规范化、标准化的加工和烹调后,完全可以避免河豚毒性对人的影响。现在河豚不仅是美味佳肴,还可养在自家花园鱼池或水族箱里进行观赏。目前沿海地区养殖河豚已粗具规模,养殖经济效益远超常规水产养殖品种。

一、苗种養殖

1.池塘选择。养殖池塘要求水源充足、水质无污染、周年水温变化较小。可用半咸水或淡水养殖。应选择提水方便、路线短、扬程低的地方建池。池底要求基本不漏水、渗水,筑堤建闸牢固,进排水交换流畅。另外,要求交通、供电方便,池塘周围无高大建筑物,同时不易受风暴或洪水的冲击。

2.池塘改造及消毒。在冬季或农闲时将池塘中的水排干,清除池底淤泥,然后让其自然曝晒。鱼种下池前用生石灰、漂白粉等清塘消毒,每亩生石灰用量为100~150公斤,漂白粉使用浓度为30~40毫克/公斤。1周后蓄水放鱼,并施足基肥,以利于浮游生物的繁殖生长。调节好池水的酸碱度,pH值以7~8为宜。

3.鱼种放养。河豚鱼种在室内培育到长1.2~1.5厘米时,每亩放养1万~2万尾。运输距离较近的,可用塑料桶带水运输;若运输距离较远,则应用塑料袋充氧运输,每袋装800~1000尾,运输时间在8小时内可保证成活率。运输用水最好用浓度为3~5毫克/公斤的盐水,放养时温度应在18℃以上,注意袋内外温差不宜过大。

4.饵料投喂及水质控制。鱼种体长3厘米前,每亩池塘每天投喂1公斤黄豆浆,以利浮游生物繁殖,为鱼种提供充足饵料。同时注意调节水的透明度,将水色调为绿豆色,水中浮游生物数量丰富,但不成团或成群,不在水中聚群旋转。若饵料生物过多,则应注入新水,以降低生物密度,保持水质清新。通过有效调控水中溶氧含量和水质,多数鱼种下塘20天后可长到3厘米左右。此时在投喂豆浆控制饵料生物的同时,可用鳗料做成黄豆大小的软颗粒,每平方米投喂1粒,以驯化鱼种摄食鳗料的习惯。此期应分批次筛选,进行大规格鱼种培育。

二、成鱼池塘养殖

1.鱼种运输及放养。暗纹东方鲀为正宗鱼种。选择体质健壮、无病无伤、规格整齐、溯水性强的个体作为放养对象。一般用塑料袋充氧运输,体长3~4厘米的苗种每袋装100~150尾,可运输5~8小时,成活率在95%以上。苗种放养前,最好用浓度为5毫克/公斤的漂白粉溶液或浓度为5毫克/公斤的食盐水浸洗10分钟。放养时应注意运输袋与放养池水的温差不宜过大。放养前,将运输袋放入池中20分钟左右,以缩小温差。暗纹东方鲀应稀养,体长3~5厘米的鱼种每亩池塘放养2000~3000尾;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水体交换量大的池塘可以适当加大放养密度,每亩可放养3500~4000尾。随鱼体生长,可逐渐捕大留小,分稀养殖。

2.驯养。暗纹东方鲀驯化时可投喂碎杂饵(鱼肉、虾、螺肉、蚌肉等)。苗种放养1周内,用新鲜适口的鱼肉、虾肉、贝肉等作为开口饵料,进行驯化,使之逐渐适应养殖环境和饵料组成。待河豚习惯吃食后,逐渐在饵料中拌入人工饲料,并逐渐增加人工饲料的比例。直至其完全摄食人工饲料。驯食期间,确保饵料新鲜是驯食成功的关键。

3.投饵。饵料以鳗料为主,每天饵料投喂量为鱼体重的3%~7%。投喂时需定位(投饵位置固定)、定量(以鱼吃八分饱为原则)、定速(投饵速度按“慢—快—慢”的原则)、定质(饵料适口、新鲜、干净)。一般每天投饵2~3次。池中最好搭建食台,以便及时检查摄食情况。若投饵两小时后食台上仍有剩余饵料,则需减少投喂量。食台需常清洗、暴晒和消毒,以免病菌滋生。

4.水质调控。河豚喜水质清新的环境。池塘养殖应根据水色、水质、透明度、溶氧量及鱼虾活动情况不定期地加注新水,即每月大换水1次,以改善水质。由于河豚生长适温为9~32℃,夏季池水温度超过32℃时,需注入温度较低的深井水或河水,以调节池水温度;冬季池水温度低于9℃时,需将河豚移入温室越冬。另外,河豚对溶氧量要求较高,适宜的溶氧量为3毫克/升以上。当水中溶氧量低于1.5克/升时,河豚开始浮头;低于1.3毫克/升时,河豚开始死亡。当水中溶氧缺乏时,需用增氧机或气泵增氧。

5.不同规格分养。不同规格的河豚抢食能力差异较大。抢食时,大个体常常攻击小个体,严重影响小规格鱼的摄食和生长,因而对不同规格的个体要进行分养。分养一般30~45天筛选1次。保证投饵充足,及时分养和适当稀养可有效防止鱼相互残杀,提高养殖成活率和个体重量。

6.日常管理。每天坚持巡塘,观察河豚的活动情况、摄食及水色、水质情况,检查养殖设施。每天定时测量水体理化因子,如水温、pH值、溶氧含量、氨氮含量、透明度等,做好日常记录,以利总结经验和教训,指导以后的生产。每隔10~15天测定鱼体生长情况,做好记录,以此作为投饵的参考依据。通过4~5个月的精心饲养,当年鱼体重可达100~150克,成活率可稳定在85%~95%。

三、成鱼流水集约化养殖

1.水域选择。选择避风向阳、环境安静、水质清新、无污染物、无障碍物、水面宽阔、日照条件好、池水深超过3米的水域放置养殖网箱。另外,流水养殖槽、集装箱、稻田也可养殖,但水流速度要控制在每秒0.1米以内。网箱底离水底的距离要在0.5米以上,以防网箱搁浅。设置网箱的水域一般常年水深在3~6米、溶氧量在4毫克/升以上。

2.网箱设置。河豚体长在3厘米左右时,网箱网目为每平方厘米6目;河豚体长在8厘米以上时,网目直径为1.5厘米。一般网箱规格为5.0米×8.0米×2.5米,上口高于水面30厘米。在比较开阔的水面,网箱排列应为“品”字形、梅花形或“人”字形,网箱之间距离为15~30米;若受水域条件限制,网箱必须成“一”字形排列时,应将两个网箱编成一组,每组之间间隔50米以上。给食性网箱面积约占被设置水面的4%。

3.鱼种放养。鱼种放养前10~15天,网箱应试水。要求鱼种体表完整、无病无伤、体质健壮、规格整齐。河豚鱼种入网箱、流水养殖槽、集装箱前,将放有鱼苗的氧气袋放入水中適应15分钟,等袋内水温跟养殖水体的水温大致相同时,再把鱼种放出。一般每立方米放养12尾左右。为了防止水体内青苔大量生长,养殖水体中还应搭配放养少量摄食植物的鱼类,如规格相对较小的草鱼、鲢鱼、鳙鱼等。

4.饵料投喂。投饵要做到定时、定点、定质、定量。水体中放养适量水花生等水草,水草覆盖水面在20%左右。河豚放养前1周,先在水体内泼洒黄豆浆和撒豆渣,以培育河豚的早期饵料。河豚放入后,开始投喂轧碎的鱼肉浆和麦粉按3∶1的比例混合的饵料,投喂量为鱼体重的4%~7%。饵料投在食台上,分上午9时和下午4时两次投喂。

5.日常管理。日常管理主要是“一勤、二抓、三防”。

“一勤”:即是勤检查。网箱下水前要检查网衣有无破损,下水后要检查箱体是否呈箱形,及时冲洗养殖箱体。每天早、中、晚要检查网箱是否完好。勤观察鱼情和水情。

“二抓”:一是抓适时洗箱。清洗网箱通常用洗箱机把网片上的附着物冲洗干净。要求操作细心,以免冲伤鱼体。冲洗网箱切忌过勤。二是抓适时移箱。应根据水域状况、水质变化,适时移箱。在网箱位置下降或汛期前夕,必须及时将网箱移到水位适宜的安全水域中。

“三防”:即是一防鱼病。鱼种放养前先用5毫克/公斤的食盐水浸洗10分钟;选用无病饵料,在投喂前或储存前将饵料用3~5毫克/公斤的食盐水浸泡15分钟左右;每个月泼洒1次生石灰水消毒。定期检查鱼体,因其喜在箱边游动,容易擦伤身体。一般每隔10天把鱼全部捞起(或者减少养殖槽、集装箱的水量),用浓度为2~3毫克/公斤的食盐水浸洗鱼体15分钟,以预防寄生虫及细菌的附生,并定期拌喂大蒜素等药物,预防肠炎等疾病。二防大风和洪水。及时了解天气情况,在大风和洪水到来前移动网箱。三防是防止老鼠、水獭、水鸟等为害河豚。

6.出网取鱼。当鱼种达到分箱和换箱的规格,或养到商品鱼的标准时,要及时出箱、出槽。取鱼的方法是:把两只工作船分别划到网箱两边,先提起网箱两角的底网,再用竹竿穿入网底进行拦隔,慢慢地把鱼赶到网箱的一端,然后把竹竿搁在浮架上,浮架的一角搁放在船头,用绳子拴住,把网箱口解开,用捞子伸进箱内把鱼捞出。把符合分养条件的鱼种放进鱼种箱(槽)或成鱼箱(槽),留下的小鱼种仍然放回原来的箱(槽)中继续饲养。如留下的小鱼种数量不多,可以将几个箱(槽)中的小鱼种合并到一个箱(槽)中饲养。

原文选自龙源期刊网:农村百事通

作者:蒋明建

原标题:河豚养殖技术


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谢谢。

上一篇: 花怎么放进花盆里养

下一篇: 怎么买花便宜又好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