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夸老师养的花好看
优质回答:教师风采丨陈碧丽:以德树人以情育人以志扶人以智启人,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红网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怎么夸老师养的花好看1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潘锦 报道
半亩方塘长流水,呕心沥血育新苗,这是前人对教师的礼赞和期盼。陈碧丽老师将其诠释得淋漓尽致。
几年前,她通过公开招聘,进入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商学院从事教学与学生管理工作。几年来,她秉持“以德树人、以情育人、以志扶人、以智启人”的育人原则,所教学生20多人获得“国家奖学金”多人获得省级优秀“三好学生”、省级优秀学生干部……真可谓一片丹心,桃李芬芳,硕果累累。
用心耕耘 以德树人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作为高职院校的一名辅导员(班主任),陈碧丽明白:自己的基本任务就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
为此,她用心耕耘,言传身教,以德树人,努力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她注重团队建设,与学生打成一片,利用早晚下寝室和课余时间与学生交流谈心,教育学生们热爱集体、讲文明懂礼貌、学会为人处事。
她利用主题班会对学生进行纪律教育和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多次召开关于学风建设的主题班会,以“一帮一”等形式,树立典型,教育、带动全班学生。
在她的辛勤教育下,她的班级学习风气在全校名列前茅,先后被评为“五四红旗团支部”“优秀班集体”……
爱心培育 以情育人
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陈碧丽怀揣着一颗炽热的仁爱之心——“甘当人梯,助学生成才”,尊重学生,关心学生,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193会计二班的唐某某同学,家境优渥,从小深得父母宠爱,刚进大学时,性格比较叛逆,自我管理及约束能力比较差,迷恋打游戏不能自拔……为此,陈碧丽经常找她谈心、开导,刚开始她还不以为然。经过多次谈心,唐同学也逐渐感受到陈老师的一片苦心,答应慢慢改正这些不好的习惯。
一天凌晨四点,唐同学胆结石复发,痛得在床上打滚。陈碧丽第一时间赶到学校,将她送进医院就诊,一直忙到第二天天亮后才返校去上课。
在陈碧丽的关爱下,通过微创手术,唐同学的病情很快得以控制,陈老师的爱心感化了她。经过一个学期的改变,唐同学各方面表现越来越好,毕业时被评为省级优秀毕业生,还顺利通过专升本考试,考上了湖南农大的财务管理专业。
真心付出 以志扶人
陈碧丽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特别关照,193会计二班杨某是一名来自边远山区的学生,性格内向,从小父亲去世,母亲改嫁,与奶奶相依为命。
陈碧丽知道这一情况后,马上联系杨同学,替她向学校申报助学金、困难补助金等以减缓她的生活压力。为了让她的学习成绩尽快赶上来,陈老师经常利用休息时间为她找资料进行补习,为她制定切实有效的学习计划,让她每天都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杨同学不负众望,顺利通过助理会计师资格考试,专业成绩也快速提高。因为陈碧丽老师的关心和关爱,杨同学的性格也变得活泼开朗,越来越自信。
毕业时,她被深圳一家企业录用,离校时依依不舍地与陈碧丽告别:“没有陈老师,就没有现在的我,我一辈子都会记得您。”
潜心研学 以智启人
在陈碧丽看来,身为老师要想培育好每一棵新苗,就得潜心研学,以智启人。
在教学中,她注重学生思想品德与专业技能教学培养的同时,还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2020年——2022年,她指导学生参加第六届、第七届、第八届湖南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荣获职教赛道创业组“国家铜奖”1次,省“三等奖”3次;指导会计专业学生参加湖南省“智能财税”组技能大赛获三等奖3次……
在教书育人的路上,陈碧丽老师多年如一日,默默耕耘,一片丹心育桃李,一路芬芳花满园。
怎么夸老师养的花好看2
“前天,我叠被子比赛得了第一名!”
“昨天,志超哥哥又来给我剪头发了,你看帅不帅?”
在泉州市残疾人托养中心,正在参加户外活动的学员你一言我一语,开心地分享着自己的托养生活。
作为泉州市残联开展残疾人托养服务工作的“自留地”和“试验田”,泉州市残疾人托养中心自2019年投入运营以来,把握托养服务关键点,聚力优化拓展残疾人托养服务内容,持续用心用情用力,积极探索创新托养模式,逐步实现托养服务品质升级,成功打造残有所养、残有所乐、残有所为、残有所康的“幸福家园”,真正实现“托养一人,幸福一家”的目标。
“整地修垄”,犁好托养“好田土”
与运营初期相比,托养中心功能区域更加丰富,相应设施日臻完善。三年来,中心多次投入专项资金对服务环境进行调整改造,先后增设了作品展示室、塑胶运动场、仿真社会场景区、福乐书屋等功能区域,服务能力逐年升级。同时,中心独立设置辅助性就业工场,形成“居住-训练-工作”三点生活圈,帮助托养对象形成“家-学-工”社会生活概念。
爱心团队在美发场景教室义剪
福乐书屋
照护培育,顾好托养“生长期”
有尊严有质量的生活是托养服务的基本要求,中心始终坚持引导式照护、层次化康复教育服务,积极开展社会融合工作,不断推进托养服务精准化。
小飞和小翔是一对孪生兄弟,他们都是先天性智力残疾人,性格内向。入托前,兄弟俩的日常生活照料问题是家里的一大难题。入托后,他们在老师和护理员的引导下,各方面都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学会了热情地向人问好,学会了整理内务、扫地、拖地、擦窗户等劳动技能,成为护理老师的“好帮手”。
面点制作
技能培训,结出温情“幸福果”
中心积极整合转化企业、托养服务资源,拓展多元化劳动技能训练,在辅助性就业项目上持续发力,为服务对象提供兜底性就业保障,运营至今累计发放劳动报酬60多万元。让残疾朋友在温情生活的同时实现就业增收、减轻家庭负担。
“他们兄弟俩到托养中心后,我不用每天花时间、精力照看他们,可以出去打工改善家里的经济状况。他们托养之后精神变好了,回家的时候也懂得帮忙做简单的家务,每个月居然还能够有收入,我原来真是想都不敢想”。小飞和小翔的家属深感欣慰地说道。
来源: 光明网
怎么夸老师养的花好看3
澎湃新闻首席记者 葛熔金 通讯员 程振伟 朱芳
如果不是不小心说漏嘴,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的保安程师傅(化姓)这17年来“装富”资助大学生的事情或许永远不会有人知道。如果不是程师傅即将退休,他的同事张勤业将这件事告诉了学校,他也不会细说这件事。
程师傅来自浙江农村,今年60岁。2003年4月,通过招考,他成为杭州电子科大一名保安,进校近20年,十多年来,他一共资助了6名学生,总金额超过十万元。程师傅生于农家,小时家庭拮据,初中没毕业就辍学务农。成家后,他常年在外务工。他第一次资助学生,还是17年前的一个晚上。
“我清楚记得,2005年9月的一个晚上,11点多,我正在学校门口值班,穿着朴素的两位男子匆匆下了出租车向我走来,年龄大一点的说,他送孩子来学校报名的,没想到路上借来的6000元学费被小偷偷了,只好连夜打车先来学校,想向我借钱支付车费。我看到父子俩的样子,当即掏出68元帮他们付了出租车费。”程师傅告诉澎湃新闻。
接下来几日,程师傅了解到,这名新生来自边远地区的贫困家庭,学习刻苦努力,学费也是找亲朋好友凑的。程师傅悄悄地帮那位新生交了学费,而且一直资助他到大学毕业。“我当时从自己的工资里每月省出几百元给孩子,现在这个孩子发展得很好。他经常和我联系,也不定期来学校看我,我让他不要破费,他每次都买吃的穿的用的给我。”程师傅说。
在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大门口执勤一段时间后,程师傅被调到学校食堂负责安保工作。在食堂巡逻期间,程师傅注意到有一个学生总是坐在食堂的最边角“一个人吃饭”,每次这名学生就点一个最便宜的素菜,而且衣服几乎没有换过。连续观察一段时间后,程师傅断定这位学生家境贫寒,通过与这位学生交谈后,程师傅证实了自己的推断。
“当时我提出想资助他,但他看到我是一名保安感觉非常疑惑,好像在说‘保安哪里有钱资助我’。为了打消他的疑虑,我说自己以前是做生意的,有钱,让他大不了毕业以后赚钱还我。”程师傅说,现在的大学生心理微妙、想法多,如果不“装富”,很多人不愿意接受资助的。后来这名学生接受了他的资助,现在该学生已毕业赚钱,但他拒绝该学生还他的钱,“他还刚工作,正需要钱。”
程师傅资助的几个大学生大都是他在食堂“精准识别”的,也有一个例外,是在篮球场“找”到的。“当时我看到一名男生,在球场边哭泣,就上去问他,原来是父亲出车祸去世了,母亲改嫁。我对他说,困难总会过去的,上学花钱的事我来帮你解决,后来边资助边开导他,这个孩子后来毕业进了互联网大厂。”
17年来,程师傅从工资中挤出十余万元,先后资助了6位大学生,高峰期同时资助三名学生,其中两人考上了研究生。程师傅不光在经济上支持被资助的大学生,还更注重和被资助对象谈心、聊天,通过自己的人生阅历,给他们以精神上的鼓励和支持。为保护被资助大学生隐私,资助款都是现金,从不微信转账。直到几年前的一天,学校保卫处领导要将程师傅调离食堂,调他到其他校区工作,程师傅一急之下说漏了嘴,领导和同事们才知道他默默资助大学生的事情,但他一再向大家要求不要说出去。
杭州电子科大保卫处的朱老师告诉澎湃新闻,在单位程师傅是有名的“铁公鸡”。每天早上在学校食堂吃2块钱的早餐,中午学校给保安管饭,晚餐在学校食堂只花十块钱左右,一个月只花400元左右,剩下的贴补家用和资助孩子们。这几年有他资助过的孩子回来看他,他也拒绝孩子们带他去大饭店,让孩子们能省则省。“程师傅自己家的孩子培养得也不错,已经研究生毕业了。”
来源: 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