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章摘抄 > 正文

李白《赠孟浩然》作品赏析(李白赠孟浩然的诗有哪些)

网友提问:

怎样欣赏李白的千古名篇《赠孟浩然》?

优质回答:

此诗描绘了孟浩然风流儒雅的形象,同时抒发了李白与他思想感情上的共鸣。 颔联采用由反而正的手法,即由弃而取。孟浩然宁弃仕途而取隐遁,通过这一弃一取,突出他的高风亮节。中间二联蕴含敬爱之情,尾联则是直接抒情,感情上进一步升华。将抒情加深加浓,推向高潮,仰望高山的形象使敬仰之情具体化,使诗在赞语中结束。 “高山”取自《诗经》“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的典故,司马迁在《孔子世家》中用来赞美孔子 “中圣”用的是曹魏时徐邈的故事 整首诗从“吾爱”到“可爱”最后归结到“敬爱”,表现出诗人率真自然的感情。

此诗采用抒情──描写──抒情的方式,以一种舒展唱叹的语调,表达诗人的敬慕之情。 开头提出“吾爱”之意,自然地过渡到描写,揭出“可爱”之处,最后归结到“敬爱”。依感情的自然流淌结撰成篇,所以象行云流水般舒卷自如,表现出诗人率真自然的感情。

其他网友回答

李白的千古名篇《赠孟浩然》,之所以能够成为千古名篇,这和赠者和被赠者的身份、经历和性格有很大的关系。

首先俩人的关系是高山流水、惺惺相惜、互相吸引、互相欣赏!

这首诗写在李白寓居湖北安陆时。此时,李白常常往来于襄汉一带与年长他十二岁的孟浩然结下了深厚友谊。

首联即直抒胸臆。“吾爱”表明自己作者情感导向,并作为全诗的抒情线索。进而概括其爱的原因,是孟浩然“天下闻”的“风流”

中间两联,具体写孟浩然的“风流”所在。“红颜”之际,正当踌躇满志、意气风发、指点江山、驰骋仕途,但他没有走寻常路,虽然“学得文武艺”,却不是“货于帝王家”。他“弃轩冕”不屑于达官贵人趋之若鹜的车马冠服为粪土,高卧松风白云之下,闲云野鹤一般,逍遥自在的做了隐君,而不是卑躬屈膝、垂眉折腰的去“侍君”。岁岁年年,直到“白首”之时。寥寥二十个字,一个高卧清泉、沐之白云、风流孤傲的雅士形象呼之欲出。

尾联又回到起点,只是感情逐步升华了。面对这样的孟浩然,李白只用了一个“仰”字,力拔千斤,将“爱”之情提升到一个亘古未有的新的高度,孟浩然的卓尔不凡、自然飘逸,令高山仰止,更让多少“汲汲于富贵”的读书人汗颜呢!

作者对孟浩然的仰慕钦佩之情,就这样跃然纸上,跳动在字里行间了。

其他网友回答

在百花竞绽、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诗人的友人孟浩然,从武汉的黄鹤楼处乘一帆船,顺风而下去扬州,友人已西下远去,友人乘坐的帆船渐行渐远以致无影无踪,诗人还在引颈凝眸目送, 此时所见的只是长江会于天际之间,诗人还久久伫立不忍回还。其实,既使诗人伫立于黄鹤楼的顶层,极目所到也并不遥远。这时的诗人心潮起伏,浪漫主义的不羁想象展翅 飞翔,飞到了长江与天际汇合的碧空尽处。这就是李白的浪漫主义的诗的深远意境。给读者浩渺无垠、广大深远的感觉。

其他网友回答

本诗大致写在李白寓居湖北安陆时期(728-736),此时他常往来于襄汉一带,与孟浩然结下了深厚友谊。

李白可以说是孟浩然的超级粉丝。在此期间,他还写过另外一首和孟浩然相关的著名诗篇: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大概在公元730年(开元十八年)左右,李白得知孟浩然要去广陵(今扬州),约孟浩然在江夏(今武昌)相会。几天后,孟浩然乘船东下,李白亲自送到江边。”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让人深刻感受到了李白依依惜别之情。

除此之外,他还写过《春日归山寄孟浩然》、《淮南对雪赠孟浩然》、《游溧阳北湖亭望瓦屋山怀古赠孟浩然》等诗文给孟浩然。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文人相赠的诗,吹捧再说难免,再说了,李白还非常欣赏孟浩然。那么,孟浩然有没有这么大的名声呢?答案是,可能真的有。

开元十六年(728年),初春,在长安准备参加科举的孟浩然有一次他参加诗词创作大会,写下了“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据说满座皆惊。连张九龄、王维都极为称道。那时候刚暂露头角的王维(701年左右生,应该比孟浩然小12岁左右),对他佩服不已,主动认他当老大哥,要替他扬名,亲自给他做画像,然后拿着他的画像,逢人就像祥林嫂一样介绍他老哥的大作。一时之间名声大胜。

我们再看看他的朋友圈,王维、王昌龄、张九龄、张说等等,和当时的很多诗人有来往。那个时候的文学爱好者很多很多,孟夫子因为诗文显著,又比大部分盛唐诗人大一些,俨然是诗坛老大哥。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不同于孟浩然留给后世人寄情田园,淡薄名利,类似隐士的形象。早年的孟夫子还是一心想求官入仕,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的。孟浩然自称孟子后代,“家世重儒风”,接受的是儒家教育,所以他的理想自然也是–治国平天下。

本来他结实王维、张九龄等人之后,是有很好的机会得到提携,踏入仕途的。甚至他都有直达天听的机会,可惜被他搞砸了。

开元十六年,孟浩然在长安应试不第。这天王维正在值班(诏金銮),老哥孟浩然也在。突然皇上驾到,孟浩然情急中只能躲到床下。可能是动静有点大,王维也不敢隐瞒。唐玄宗也听过老孟诗名,就让他念首诗来听听,这老哥不知哪根筋搭错了,开口就是“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 ” 本就是易燃易爆品的圣人,一听这话,老大不高兴了:”你自己不曾来求官,怎么就说我抛弃你呢?你这不诬陷我吗?”

这就是”转喉触讳“的故事了。(这里历史也有几种不同说法,有说和王维一起,也有说是 张说、张九龄等一起的时候。要不说人朋友圈强大呢)

从此,孟浩然的仕途之门算是关上了。

有人看到这里,常常会叹息不已。套用现在的说法,就是这哥们情商低啊。这样的人恐怕也确实不适合当官的吧。

但所谓人生不幸诗家幸。没有挫折,就没有寄情山水;情商不高,大概也才能率真,才能留下那些俊秀的诗篇吧?

一帆风顺的人生,像贺知章那样,我们记得最多的也就是回乡偶书吧。如果他有李白一样不平的人生,以他的才情,是不是会有更多不同人生体验的诗句让我们铭记呢?

(图片来自网络)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得知仕途无望的孟浩然离京后,基本就在家乡襄阳渡过,有时也外出游历。寄情山水田园,是唐代第一个倾大力写作山水诗的诗人。

“中圣”用曹魏时徐邈的故事,他喜欢喝酒,将清酒叫作圣人,浊酒叫作贤人,“中圣”就是喝醉酒的意思。

在皓月当空的清宵,他把酒临风,往往至于沉醉。有时则于繁花丛中,流连忘返。活脱脱一幅高卧林泉、风流自赏的形象。很是令李白欣赏。

三国志:时科禁酒,而邈私饮至於沈醉。校事赵达问以曹事,邈曰:“中圣人。”达白之太祖,太祖甚怒。度辽将军鲜于辅进曰:“平日醉客谓酒清者为圣人,浊者为贤人,邈性脩慎,偶醉言耳。”竟坐得免刑。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高山似的品格怎么能够仰望着他?只在此拜揖他芬芳的道德光华!

总体来说在,这诗拍马屁的成分肯定不少,但也确乎让人看见李白对孟夫子的敬爱之情。

这两人也真是感情好,李白在湖北一待10多年,不知道是不是也有这个关系在里面。孟浩然年长李白十二岁,作为老大哥,他还为李白的婚事操心,据说李白的第一位妻子当朝已故宰相许圉师的孙女许紫烟就是孟浩然介绍的。

其他网友回答

喜欢古诗词,可以买一本《唐诗鉴赏》和《宋词鉴赏》,那里的知识很全面。手备一册,时时观赏,常令人心情愉悦。


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谢谢。

上一篇: 十二月是正月吗(十一月是子月吗,阴历)

下一篇: 真性情的女明星(娱乐圈性格好的女明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