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中国是什么时候被称为“中国”的?
优质回答:
欢迎打开历史宝藏。一起来读中国那些事儿。(本文约600字,阅读需时2分)
作为一名中国人,不得不说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很重要。
看了下大家的答案,觉得有必要纠正一些说法。
中国作为一个国名在“中华民国”成立之前早就存在了,将“中国”当做“中华民国”的简称有点想当然了。
很多答主都提到了周成王时青铜器何尊上的这段话“唯武王既克大邑商,则廷告于天,曰:‘余其宅兹中国……”,这里的“中国”更接近于中原的意思,是一个地理中心和政治中心。
宅兹中国 铭文
周代过后,中国一词还从地理中心、政治中心派生出文化中心的内涵。
到了汉代,王朝国家通称为“中国”出现在了司马迁的《史记》。“中国”这个词用于作为国家的代称在康熙时期已经经常可见了。
据黄兴涛教授考证,现存康熙皇帝亲笔删改的有关康熙与罗马教皇来华使节关系问题的14通汉文文书里面,凡是提到清朝所指涉的国家时全就使用了“中国”二字。笔者也在《清实录》里面找到了数十条康熙称“中国”的证据,现在列举一例如下。
康熙皇帝的一道上谕:“今鄂罗斯近海北地有鼠如象、穴地以行,见风日即毙……朕亲见其器方信为实。又古人以天市垣为中国分野。朕始疑其说,细玩天球,合以地图,中国去赤道二十度至四十度在谷雨、立夏小满三节气上天市垣,亦去赤道二十度恰与中国对照始知古分野之说确有所据。”(《清圣祖实录》卷291,康熙六十年正月乙丑)
另外,宣统年间,学部审定的《国民必读课本》里也将中国作为国名,在书中写到“中国居于亚细亚之东部,土地最广(约占亚洲三分之一),人口最多(约四万万五千万)……”。
可见早在清统治者眼里,中国是我们的国家国名这是国民必须知道的。
参考文献:
黄兴涛:《重塑中华》,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年。
速读历史类精彩内容,欢迎右上角关注@历史宝藏。
其他网友回答
兰阇君来回答一下。
“中国”作为一个国家概念,是如何形成的?这个问题很多人都知道一点,但却很少有人了解真实的历史进程。
大约在西周初年,第一次出现了“中国”这个词——1963年,陕西省宝鸡贾村出土了一口青铜酒尊“何尊”,上面铭刻有“中国”二字。但此时的“中国”指的不过是西周的京师。
到春秋战国时代,“中国”的范围持续扩大,所指涉的内容实际上就是今天我们常说的中原地区。进入大一统的秦汉之后,“中国”的范围虽然屡有扩大,但基本仍然是指中原。三国时,东吴的孙权仍然称中原的曹魏为“中国”。
这种状况在晋代发生巨变。当时北方少数民族政权日益强大,将中原汉族王朝赶到了长江以南,偏安南方的汉族王朝依然自称“中国”,而占据了传统中原地区的少数民族政权也自称“中国”。 民族色彩在“中国”里就此被淡化,随后完成统一的隋唐时代,已经把南方和北方都称为“中国”,而且分别修了《南史》和《北史》;后来元朝修史之时,更是一视同仁,分别修了《宋史》、《辽史》和《金史》。
在南北关于“中国”的争论中,历史进入到明朝。此时,“中国”发生了另一个重大变化:它开始从一个文化、地理概念转变为一个国家概念。这个转变,在外国人的著述中表现得最为明显,因为从明朝后期开始,来华的外国人已开始广泛地使用“中国”、“中华”、“中央帝国”一类的词来称呼这个东方的国度,而不是像称呼“大唐帝国”一样称呼明朝为“大明”,称呼清朝为“大清”。
中国人自己也逐渐习惯使用“中国”来指代自己的国家,比如1689年清朝与俄国签订的《尼布楚条约》,其满文文本就自称“中国”。但正如葛剑雄先生所指出的,外国人所使用的“中国”与清朝政府所使用的“中国”尚有区别:外国人只是在指称一个国家,与我们今日说法国、英国、美国并无不同,但清政府却把“中国”当做“中央帝国”的简称,其中依然蕴含着天朝上国的妄自尊大。
直到1912年孙中山建立中华民国,“中国”才正式成为这个国家的名称,一如美国之于美利坚合众国、法国之于法兰西共和国,仅仅是个简称。
其他网友回答
中国从字面意思理解就是中间的国家,我们国家的传统思想就是中庸之道,一个中字概括了很多我们的传统文化和处事原则。
在古代国家秦朝未统一六国时,每个国家都很小,一个国家要是有几万精兵那就已经是厉害了,那时期的主要争夺地区就是黄河流域中原地区,谁要是能控制了中原地区谁就自认为统一了天下,居于华夏之中,不在这个区域的都应该是四方臣民,那是就有成中原地区的国家笼统的叫中国,但是此中国不是一和国家的名字,更多的可能是作为一个形容词的存在,并不代表具体地区。真正把中国作为能代表我们国家名称是在辛亥革命以后,建立了中华民国,在国际上就简称为中国,至此中国才作为一个近现代国家的称号,新中国建立以后,也把中国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简称,唯一的中国,唱响全球的中国。
这只是个人对这个问题的一点浅显的新的,欢迎有不同观点的朋友批评指正,评论区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