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宝花怎么养才好看
优质回答:内江打造优质特色农产品,让世界记住“甜城味”,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微内江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紫宝花怎么养才好看1
威远无花果产业基地
内江黑猪、威远无花果、资中血橙和鲶鱼、永安白乌鱼……一个个富有特色的农产品,一直深受消费者喜爱,也是一个乡村的“地理坐标”。
为让这些农产品成为内江响当当的优质特色农产品,在内江市农业农村局的不断努力下,内江先后获得“中国血橙之乡”“中国无花果之乡”“中国黑猪之乡”“中国鲶鱼之乡”“中国白乌鱼之乡”五张“国字号”招牌,已建成全国最大“内江黑猪”种群基地、全国规模最大的血橙基地、全国最大的无花果全产业链集中发展区,更是全国晚熟柑橘产业集群一颗“璀璨明珠”,其中血橙种植面积达28万亩,占全国60%;稻渔综合种养面积达30万亩,位居全省首位;无花果集中连片种植面积约5.2万亩,年加工能力达7万吨以上,均为全国第一,并获得2023年第七届世界无花果大会举办权。
内江黑猪回锅肉
内江黑猪变“金猪”
内江猪是我国著名的优良地方猪种之一,已有1800年以上驯养历史,具有配合力好、适应性强、抗病力强、母性强、遗传稳定、耐粗饲、性情温驯、产子率高等优点,核心产区为内江市中区和东兴区,分布于资中、隆昌、威远等地。
在市中区永安镇下元村,该村在2017年,投入标准化养猪场建设,2018年10月投入运行,目前,该养猪场每月均可出栏黑猪100余头。2020年,该村“第一书记”李燕伶带领工作人员化身“销售员”,通过微信朋友圈、市场和苏宁小店等渠道销售黑猪肉,为村集体增收10万余元,春节期间,村上还将黑猪肉加工为香肠、腊肉进行销售,实现收入约12万元。下元村的黑猪肉也成为了“内江黑猪”品牌一张不可忽视的名片。
为促进内江黑猪产业创新发展需要,内江市餐饮烹饪协会依据《团体标准管理规定》编制发布了《内江黑猪回锅肉烹饪工艺规程》,坚持以高标准引领高质量发展战略,把内江黑猪回锅肉烹饪进行合理规范。同时,内江市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组织内江市餐饮协会制定了《内江黑猪回锅肉烹饪工艺规程》标准,从原料选择、配料品种和烹饪过程等方面提出了明确的规范标准。
记者从市农业农村局了解到,为坚持种养结合,强化用地保障,按照“以种定养、以养促种”原则,建立畜禽养殖基本用地保底管理制度,将内江猪种业、规模化养殖、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粪污处理与资源化利用、屠宰加工等生猪产业用地,纳入当地国土空间规划,用好永久性基本农田占用补划、林地行政许可试点等政策,合理安排用地规模,发展种养循环绿色生态产业。全市已规划“内江猪”产业用地2143宗、面积2.4万余亩,已建设发展种养循环生猪养殖示范场244个。
2011年,内江猪获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2014年,获得“中国黑猪(内江猪)之乡称号;2020年,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内江黑猪”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017年以来,将“内江黑猪”产品纳入内江市“甜城味”区域公用品牌授权管理,与中国联通合作建立第三方运营公司,开展品牌宣传、商标使用授权、展示展销等活动。
无花果
无花果变“致富果”
说起威远的特色农产品有什么?第一个想到的便是无花果。
威远无花果种植历史可追溯到1877年,2002年,威远县从山东引进优质无花果品种“布兰瑞克”,在向义镇四方村种植300亩,尝试集约栽培,经过几年的数据分析和充分论证,威远特有的气候、土壤和水资源等条件适宜无花果生长。随后,又引进“玛斯义陶芬”“波姬红”等83个无花果品种,并自主选育出108B、122E、芭劳耐、紫宝等4个无花果优良品种,2020年同中国农大联合培育出四川首个无花果新品种“甜城红”,并集中力量加快无花果产业集群发展。
在威远县向义镇大冲村无花果种植户小赵家庭农场内,农场负责人赵建伟正在忙碌着,据赵建伟介绍,每年到了无花果采摘时节,几乎每天都要釆上百斤鲜果,发往威远、内江和自贡等地,无花果干片更是通过电商渠道,销售到全国各地。
在威远县向义镇,像赵建伟这样的无花果种植户还有很多,从2001年开始,向义镇着力打造无花果产业,到2020年有种植面积5100多亩,这也成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一大“法宝”。
据了解,威远不仅荣获“中国无花果之乡”“中国无花果名县”的美誉,2020年威远无花果更是入选中国第四批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威远县无花果现代农业园区获评省三星级现代农业园区。
为让食品工业发展集中区,引领产业园农产品加工、收储、分销、电商、运输物流规划,在镇西镇正荣村、炉丰村占地4500亩,建设了镇西食品工业发展集中区和以无花果为主的农产品仓储物流中心,同步搭建电商平台,致力打响“大千故里·甜城味”威远“三绝三优三宝”特色农产品品牌。
此外,通过无花果加工企业,将无花果加工成无花果酵素、休闲即食食品、无花果茶3个品种,其中,生产的无花果果干、果脯获得有机食品认证,冻果片获得“中国森林食品示范品牌”,而无花果酵素成功进入北欧市场。仅2020年一年,全县无花果加工量4.7万吨,实现产值6.8亿元,无花果加工产品销售份额占全国同类产品的61%。
中国鲶鱼之乡
“小鲶鱼”作出“大产业”
2019年,“中国鲶鱼之乡”落户内江市资中县,这是内江继“中国黑猪之乡”“中国血橙之乡”“中国无花果之乡”后,特色农业产业再添国字号“金名片”,这也是四川省首个渔业行业国字号。
在资中县盈满收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鲶鱼养殖基地内,养殖户正将鲶鱼打捞、装车。据专合社负责人介绍,通过采取池塘健康养殖方式,专合社从以往单纯追求养殖产量增长向绿色生态养殖的转变。目前,专合社的养殖规模已达到200余亩,年产量达到40万斤左右,预计可实现400多万元产值。
资中鲶鱼只是内江特色水产的其中之一,据了解,资中鲶鱼和隆昌稻田虾被评为省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更荣获“中国鲶鱼之乡”称号,成功创建首批全国水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国家级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
记者从市农业农村局获悉,截至2019年,内江全市累计完成水产品总产量46万吨,累计完成全社会渔业经济总产值174.3亿元。渔业产值占比排名全省第一,渔业增加值排名全省第一,渔业经济总产值排名全省第二,渔业固定资产投资排名全省第三,农村人口人均渔业收入排名全省第三,水产品总产量排名全省第四。
十四五期间,内江将根据发展特色水产产业的安排部署,以质量兴渔、绿色兴渔、品牌强渔为主攻方向,强化渔业科技支撑,以发展特色水产为着力点,念好“优、绿、特、强、新、实”六字经,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成渝发展主轴现代农业示范市和成渝经济区绿色优质水产品基地,以产业体系和生产体系提升渔业生产力水平和生产效率,以经营体系提升渔业效益,构建产品质量优、生产效率高、产业效益好、市场竞争力强、农民收入高的现代渔业发展格局。
紫宝花怎么养才好看2
串起现代农业的“闪亮珍珠”
——江西省上饶市创建优质特色农业品牌纪实
本报记者 文洪瑛 陈涛
绿色、生态、和谐……说起江西省上饶市,很多人就会想到中国最美的乡村——婺源,中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以及“中国最美五大峰林”之一、世界自然遗产地和世界地质公园——三清山。
作为我国中部典型的农业大市,上饶还拥有万年贡米、玉山茶油、铅山红芽芋、弋阳年糕、横峰葛粉、广丰马家柚、婺源绿茶、余干辣椒、鄱阳湖藜蒿、德兴覆盆子等一大批享誉海内外的优质特色品牌农产品,它们犹如一长串的珍珠,在上饶市蓬勃发展的现代农业中闪闪发光。
政府重视和扶持,是实施品牌战略的重要引领
众多的丘陵山地与一马平川的湖泊平原,依次坐落于境内,让上饶自古以来就拥有着令人艳羡的良好生态,并盛产品种多样、质量上乘的特色农产品。
“实施品牌战略是提高特色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最有效的途径。我们始终把农产品品牌建设作为开拓农产品市场、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和促进农民增收的一项重要举措来抓,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上饶市委副书记、市长潘东军说。
确实,作为投资多、见效慢、风险大的弱势产业,犹如蹒跚学步的幼儿,没有父母的搀扶与帮助极易摔跤甚至出现危险,农业品牌的创建、发展与壮大,无疑也离不开政府的扶持与引导。
对此,上饶市上上下下有着很深刻的认识,也很早就开始行动。市委常委、农工部部长倪美堂告诉记者,本世纪初,上饶市就对每个获得“绿色食品”标志证书的农业企业或农产品品牌给予2万元的补助和奖励。2005年,上饶市组织开展全市实施农产品名牌战略调研,形成了《上饶市实施农产品名牌战略的研究报告》。2013年,上饶市又进行了茶叶、油茶品牌发展调研,并形成了相应调研报告。
“这两个调研报告为市委市政府出台实施上饶市名牌战略政策和如何做大做强上饶农业品牌提供了决策依据。”市农业局局长刘和荣说。
2013年,为了策应国家战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建设,上饶市在对鄱阳、余干、万年三县进行充分调研和全面认证的基础上,制定了《关于支持鄱余万建设全国优质农产品种养加工基地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在2015年把三个县初步建成全省乃至全国的优质农产品种养加工基地,打造一大批“拿得出、比得赢、叫得响、靠得住”的优质农产品品牌。
“不仅在政策和项目上进行大力扶持,还积极为品牌创建搭建各种平台。”市农业局办公室主任邵新河介绍,上饶市通过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农产品展销对接会,利用各种媒体加大宣传力度、建立农产品网上展示购销平台、普及商标品牌知识等手段,大力提高上饶农产品品牌的知名度并扩大品牌影响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目前全市农产品已经拥有中国驰名商标6个,江西省著名商标46个。
产业化经营与科技创新,是品牌壮大的关键所在
在横峰县葛业开发有限公司灌装车间的自动化流水线上,机械设备正在把饮料一瓶一瓶地进行灌装。“市场的主体是企业,只有企业做大做强了,才能真正把品牌做响做大,创造出真正的一流名牌。”公司副总经理付蓉说。
为了培育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支持龙头企业争创名牌,市级财政每年不断增加专项资金,帮助龙头企业壮规模、上水平、创品牌,并制定一系列财政、税收、信贷、土地、水电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吸引大批民营资本、工商资本及其他社会资本投入农业产业化经营。
江西远泉实业集团副总经理陈诗华说,几年前公司还是一个小企业,在政府扶持帮助和自身不懈努力下,如今公司的资产总额已达3.6亿元,跻身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远泉”牌商标也于2010年12月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旗下的花卉苗木、果品、茶叶、水产品等共11个产品通过了“三品一标”和质量管理体系的认证。
据上饶市农业局产业化办公室主任黄建波介绍,目前全市规模以上农业企业已达632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4家、省级龙头企业98家、市级龙头企业260家,龙头企业拥有的“三品一标”总数达290个。
在玉山县,一袋袋包装精良的“紫米”引起了记者的注意:在“紫米”旁边还有一系列的衍生产品——“三清神女素”、“三清神女酒”及年糕等。县农业局农业产业化办公室的徐辉棋介绍,本与食用性植物“绝缘”并主要存在于动物肝脏中的天然维生素A,被该县四股桥乡农技员杨玉梁成功“嫁接”到水稻中,从而选育出了世界上第一个富含天然维生素A的特种水稻“紫宝香糯1号”。紫宝香糯米在市场上售价高达100多元一斤,而且还非常抢手,供不应求。
这就是科技创新与应用为农业品牌的创建发展所带来的成果。德兴市百勤异VC钠有限公司是一家以大米为主要原料生产食品添加剂的企业,总经理何兴坤介绍说,公司以科技创新为本,先后完成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12项,取得科研成果76项,其中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在国际上极具竞争力的核心技术8项。经过10余年的努力,该公司目前已发展成为全球同行业最大的生产企业之一,是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产品产量已占全国同行业生产总产量的70%,全球众多知名食品企业集团选用该公司的产品。
据了解,上饶市还把农业科技园区作为农业科技成果推广的重要平台,启动了15个市级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建设,建成6个省级农业科技园和3个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通过这些科技示范基地和农业园区建设,引导技术、人才、项目、资金等要素向园区和基地聚集,充分发挥了农业科技研发示范转化、农村科技创业服务、农业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和区域农业技术培训基地等多种功能,在推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孵化和培育科技型龙头企业、创建和壮大农业品牌等方面取得了良好成效,推进了全市现代农业的发展。
绿色好品质,是品牌生命力长久不衰的魅力所在
小小的芋头一斤卖到十几块钱,是普通芋头价格的3~4倍,而且在上海“江杨”和“江桥”这两个最大的农产品批发市场还供不应求,有多少要多少。这就是有着“国家A级绿色商标”、“绿色食品标志”和“地理标志农产品”头衔的铅山县红芽芋。
柚子价格能够达到几十元一斤,而且消费者不嫌贵,吃完后还赞不绝口。它就是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和“地理标志保护认定”双重保护身份的广丰县马家柚。
……
婺源绿茶、万年贡米、弋阳年糕、横峰葛根、鄱阳银鱼、德兴红茶油、广丰余干乌鸡、广丰白银鹅、玉山白玉豆等一大批通过无公害、绿色、有机或者地理标志认证的上饶名优农产品,在市场上不仅深受消费者青睐,而且价格还卖得高。
“好的品质是品牌生命力长久不衰的魅力所在。”上饶市农业局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办公室主任张振华说。
上饶森林密布、河湖众多,具有得天独厚的良好生态环境,拥有生产出无污染、无公害、纯天然绿色食品的广袤沃土。如何才能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让这些土生土长的大米、茶叶、茶油、蔬菜、水果以及鸡、鸭、鹅、鱼、虾、蟹等优质特色农产品,从“养在深闺中”到走出“闺门”,变成市场的“宠儿”呢?
落脚点之一就是极力保护好生态环境,紧抓农业标准化生产,确保农产品绿色无公害的优良品质,并通过积极申报“三品一标”认证,打造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截至5月底,上饶市“三品一标”总数达316个,其中无公害农产品181个,绿色食品77个,有机食品36个,地理标志农产品22个,位居全省第一。
在万年县,贡米产业与袁隆平达成了建立院士工作站的合作协议,并引进了国际水稻研究合作建立生态化水稻种植实验区,实行标准化的种植和加工,原粮种植、进厂检验、无污染加工、成品检验等实行全程标准化操作、检验制度;万年鑫星农牧与德国IBF公司合作的标准化生猪养殖及精深加工项目已于今年正式启动,执行养殖行业7项标准进行生猪生产,确保了生猪的产品质量;而万年珍珠产业更是制定了《淡水珍珠养殖系列标准》,已成为全省乃至全国淡水珍珠主产区发展珍珠生产的重要技术参考依据。县农业局局长陈章鑫介绍说,实施农业标准化以来,万年县培育了一大批“三品一标”产品,包括1个有机食品,35个绿色食品、国家级无公害农产品和1个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落脚点之二就是大力建设绿色生态农产品基地,把全市绿色优质农产品做大做强做优。记者来到广丰县大南镇朱新荣的马家柚标准化生态种植基地,放眼望去满山遍野都是柚子树,随风摇曳的树枝下挂着一个个圆形饱满的未成熟柚子,甚是可爱。“全县现有柚子种植基地接近12万亩。”随行的县农业局局长陈少华介绍说,其中标准化生态种植基地就有3.5万亩。
目前,上饶市已逐步建立起一大批油茶、水果、蔬菜等为主的大中型绿色生态型农产品基地;红芽芋、泥鳅、中华草鱼、甲鱼、荷包红鲤鱼、乌鸡、白银鹅等为主的地方特色型农产品基地;河蟹、青虾、珍珠、贡米等为主的资源优势农产品基地;茶叶、小龙虾、针弓鱼、鳗鱼、黑芝麻为主的出口创汇农产品基地;以及苗木花卉草、生物制药、中药材、蚕桑等为主的保健观赏农产品基地。
紫宝花怎么养才好看3
中国绵阳新闻网讯(记者 苏东华 胥江)老旧的电线杆更换为结实的水泥电线杆,变压器也更换一新,农民家里电压也充足了。这是记者日前在盐亭、北川、江油等地采访时看到的景象,“低电压”治理给农村生产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让越来越多的农民享受幸福新生活。
在国网四川电力公司支持下,国网绵阳供电公司高度重视边远地区的用电需求和电网发展,大力实施农网改造升级工程,不断提高农户供电质量。今年,为全面解决困扰农村的“低电压”问题,该公司开工建设项目1700多个,投入资金逾8亿元,为助推幸福美丽绵阳建设和全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提供了坚强电力保障。
电压充足:更多家用电器走进普通农家
记者在盐亭、北川、江油等地的部分偏远乡镇看到,一座座铁塔巍峨矗立,一根根银线在山中穿梭,大大改善了农户用电难题。北川禹里镇三坪村第五村民小组是该村最偏远的区域,过去用电经常“卡脖子”,给村民带来诸多不便。如今,这里新增了50千伏安的变压器,村民用电质量有了可靠保障。“现在党的政策好,我们不再为用电发愁了。”村民王兴明告诉记者,村里实施农网改造后,家里专门买了冰箱和大彩电。
盐亭是绵阳电网相对薄弱的区域,近年来,国网绵阳供电公司把当地农村“低电压”治理列为工作重点,着力确保村民用上“安心电、放心电”。如今,在富驿、柏梓、八角、永泰等乡镇,不少农户家里各种家用电器齐全,过上了幸福新生活。“我们这里的电杆、变压器等,都更换了,电压充足稳定。”永泰乡太元观村村民范德光笑眯眯地说。而在农网没改前,他家的打米机要晚上12点后才能使用,50瓦的灯泡光线很暗,电视画面也不清楚。
“2007年,盐亭供区划转国家电网后,我们加大对农网的改造升级力度,新建110千伏望江智能变电站,与110千伏石岭变电站形成双电源供电,改变了过去110千伏单电源供电的局面。”国网盐亭县供电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国家电网投入大量资金,对盐亭农网进行大规模升级改造,彻底消除“两线一地”的供电线路。目前,盐亭累计改造农村电网线路9000多公里,改造配电变压器2819台,实施农村“一户一表”改造188780户,盐亭电网供电能力及供电可靠性得到进一步提升,有力助推了县域经济发展。
用电不愁:农民返乡创业带动乡亲致富
绵阳实施农网改造升级后,还吸引了不少村民返乡创业,带动当地村民一起发家致富。盐亭县云溪镇三清村一家材料公司的老板赵德斌,就在家门口实现了致富。“我们这里的电力有了保障,公司只赚不亏。”赵德斌高兴地告诉记者,过去他在江苏、浙江等地打工,后来带着在外面学到的技术回乡创业,不仅自己比以前东奔西跑赚得多了,还解决了当地40多名村民就业的问题。
无独有偶,盐亭县高灯镇双鱼村村民杜冯武也在老家开了一家农业科技公司。杜冯武说,当时他回家创业,最担心的就是用电问题。在得知国家电网加大农网改造提升力度的消息后,他立即修建了厂房,还与附近村民签订了生猪喂养合同,按照企业的标准进行绿色无公害喂养,按高于市场的价格收购。他说:“电力保障这个关键环节上没打折扣,今年公司建成后,每年可加工一万头生猪,可以带动更多的村民发家致富。”“电压稳定了,打米机、剥米机可同时开动。”江油市香水镇紫宝村村民李忠友看着家里3台机器同时运转起来,高兴得合不拢嘴,因为他不用再为加工猪饲料的问题发愁了。 为彻底解决村民生产用电问题,经过5天施工,国网绵阳供电公司为该村立电杆30余基、架设线路2.7公里,新增一台变压器,让当地村民不再为加工用电发愁。
农网改造:拉近城乡距离改变农民生活
“农网改造是扩大内需、拉动经济的基础设施建设,对正在加快推进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国网绵阳供电公司负责人表示,近年来,随着城乡居民用电需求的快速增长,该公司大力开展“低电压”台区清理和治理工作,不断提高供电质量。特别是针对北川、盐亭两县电网结构薄弱、安全隐患突出、电能质量差等问题,农网改造升级工程大规模提速,为群众生产生活提供了有力用电保障。
据了解,国网绵阳供电公司牢记央企履行社会责任的企业宗旨,加快实施农网改造,以补短板、调结构,促稳增长、惠民生。下一步,该公司将按照省、市统一部署,全面提升农网供电能力和供电质量,彻底解决“低电压”问题。进一步丰富贫困地区供电服务技术手段,加强农村安全用电宣传,加快农村交费网点建设,实现广大农村收费网点全覆盖,彻底取消农村走收电费,有效解决农村用户交费难问题。同时,按照我市两个“一号工程”部署,全力打造安全可靠、智慧高效的绵阳电网,为“美丽绵阳抬头可见、幸福绵阳触手可及”提供强劲“电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