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章摘抄 > 正文

鱼缸里的花鲢鱼怎么养

网友提问:

鱼缸里的花鲢鱼怎么养

优质回答:

我的观赏鱼缺氧了,我的脑子进水了,我的鱼缸让我无语了,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哗仔说鱼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鱼缸里的花鲢鱼怎么养1

哗仔和熊掌和鱼

对不起,我是哗仔!

欢迎朋友们再一次回到这个有点不一样的宠物鱼专栏,我就是那个鱼和熊掌已经兼得的哗仔。

夏天到了,个别鱼友就可能遭遇到观赏鱼缺氧的问题。

每当发生这样的烦心事儿,在不发生停电事故和硬件故障的前提下,我们会不自觉地认为这是高温天气造成的。

从某个角度看,这样的判断也是有道理的,因为高温会造成水体溶氧值下降,这是有科学依据的。

但是,我们千万不要认为只有“高温”这一个因素可以造成“缺氧”的结果。

如果我们把所有的因素都归咎于高温,就有可能对我们的养鱼实践造成误导。

今天哗仔就尝试给大家分析一下,到底有哪些因素会导致鱼缸缺氧的尴尬。

同学们请落座,且听哗仔娓娓道来。

友情提示:本文适合那些有求知欲的观赏鱼发烧友,不适合那些不求甚解的观赏鱼杀手。预计我阅读218秒。

非友情提示:哗仔所有的文章都拒绝任何个人、任何公司和任何媒体的善意转载,更加拒绝那些疑似不孕不育的伪原创作者的恶意洗稿。请你们自重!

什么是观赏鱼的耗氧量

不同的观赏鱼对溶氧的需求是不同的

在研究这个问题以前,我们有必要先学习一个专业词汇——耗氧量。

观赏鱼的耗氧量指的是鱼体在单位时间内所消耗的氧气的绝对数值。我们通常以mg/kg.h来作为计量单位。

耗氧量分为标准耗氧量和活动耗氧量两种,当我们讨论一种观赏鱼对溶氧的要求是否高的时候,我们参照的是标准耗氧量的数值。

标准耗氧量衡量的是观赏鱼的基础耗氧量,而不去考虑观赏鱼在躲避天敌时的激烈运动产生的耗氧,也不去考虑它在其它特殊情形下因进行无氧运动而产生的耗氧。

不同的观赏鱼因生活习性、栖息场所和生长式型的不同,其代谢需求不同,从而导致对耗氧量的需求不同。根据不同观赏鱼对溶氧需求的差异,我们可以把观赏鱼分为四大类。

第一类:A级耗氧鱼。

这类鱼对水体溶氧的需求极高,它们在自然状态下生长在急流的水域,并且它们一定是生长在寒带的冷水水域里面。因为在热带鱼地区的水域里不可能产生那么高的溶氧数值。

它们在夏季对水体溶氧的基础数值都在7mg/L以上,例如著名的鲑鳟鱼就属于这一类鱼。

说实话,我们很多观赏鱼玩家的鱼缸都达不到这样的数值,所以我们的水族圈几乎没有这一类观赏鱼。这一类鱼可能只有我国黑龙江北部的原生鱼玩家可以见识到。

第二类:B级耗氧鱼。

这一类观赏鱼对水体溶氧数值要求比较高,对溶氧的要求是在5~7mg/L的范围内。

比如在中国原生鱼圈子里赫赫有名的平口鮈就是这一类观赏鱼,另外,玩过宽鳍鱲的朋友也一定被它易缺氧死亡的特性搞得很无语,因为它也属于这一类。

第三类:C级耗氧鱼。

这是一类对耗氧量要求比较低的一类观赏鱼。只要溶氧达到4mg/L即可很安逸地游来游去。

这类鱼通常原生鱼温带和亚热带的静水或缓流水中,可以适应绝大多数鱼缸的溶氧环境,所以它们也被称作“广氧性鱼类”。

总之,我们市面上九成以上的观赏鱼属于这一类。

第四类:D级耗氧鱼。

这类观赏鱼对溶氧数值的要求只有0.5mg/L,在很多观赏鱼玩家眼中,它们的生命力非常逆天。

这类鱼通常拥有特殊的呼吸器官,让它们能够在恶劣的溶氧环境中生存下来,当别的鱼都因为缺氧翘辫子的时候,它们却可以笑看世间花开花落。

比如大家耳熟能详的斗鱼、攀鲈和乌鳢,再比如大家可能未曾听闻过的多鳍鱼、弓鳍鱼和肺鱼。

结论:当我们在考虑一种观赏鱼的缺氧原因的时候,我们首先要搞清楚自己家的观赏鱼对溶氧的依赖程度。如果你是新手,就尽量避免去饲养那些对溶氧较高的观赏鱼品种。

观赏鱼体重和耗氧量的对数函数

盘点那些造成观赏鱼缺氧的内在因素

上图是观赏鱼的体重和对应耗氧量之间的对数函数。

R——代表观赏鱼的耗氧量;

W——代表鱼的体重;

b——代表不同观赏鱼对应的微调指数;

a——带代表鱼的年龄。

从这个公式我们就可以推断出,影响某种观赏鱼的耗氧值的因素起码有三个:鱼的年龄、鱼的品种和鱼的体重。

这三个因素加在一起其实就是影响观赏鱼耗氧量的三大内在因素。

换成大家容易理解的话来说——

不同年龄段的观赏鱼对溶氧的要求不同;

不同观赏鱼品种对溶氧的要求不同;

不同体重的观赏鱼对溶氧的要求也不同。

结论一:从观赏鱼内在因素来考虑本文开头那个问题,答案就可能变成:当观赏鱼开始缺氧的时候,未必是夏季高温一个因素引起的,也可能是观赏鱼年龄太小了(幼鱼对溶氧的要求要大于成鱼),也可能是你饲养的观赏鱼品种比较耗氧,也可能是你的观赏鱼体重增加了,所以耗氧增加了。

除了这三个内在因素,也还存在几个影响观赏鱼耗氧数值的外在因素。

论一个鱼缸增氧泵的重要性

盘点那些造成观赏鱼缺氧的外在因素

第一个因素:温度。

其实,在这个因素面前,有两层含义。

第一层含义是大家熟知的——水温越高溶氧越低。关于这一点,几乎每个上过初中的鱼友都能理解,所以哗仔就不赘述了。

第二层含义是很多鱼友不太熟悉的——水温越低,观赏鱼对溶氧的要求也越低。

比如我们大家都认识的四大家鱼之一的鲢鱼,它在冬季低水温时期对溶氧的需求是夏季的十分之一。

我们反过来思考这个问题:假设你在冬季买了一缸冷水鱼,到了夏季缺氧了。除了水体因水温升高而下降了有效溶氧数值外,还有一个因素是你的观赏鱼对溶氧的需求也同时倍增了。

这一增一降之间,就产生了要命的溶氧临界值,低于临界值,鱼就会因缺氧而死了。

第二个因素:鱼体内二氧化碳的浓度。

这个就是很多观赏鱼新手玩家不熟悉的了。

观赏鱼会通过鳃来吸收氧气,同时将鱼体内的二氧化碳排出,这才能让鱼体内的血红蛋白有能多精力将更多氧气分子运送到体内各个组织中去。

可是,如果二氧化碳不能顺利被排出体外,溶氧进入鱼体的速度就会慢下来。鱼便开始进入缺氧状态。

什么情况下会出现二氧化碳从体内向体外释放受阻的现象呢?

答:鱼缸水体中二氧化碳浓度偏高的时候。

所以我们要避免鱼缸中二氧化碳浓度过高的状况出现,这主要是针对那些用草缸养鱼的朋友们的。

第三个因素:鱼缸水的酸碱度。

大家知道,适宜观赏鱼的酸碱度pH值是6~8.5之间,如果pH值超出这个范围太高,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呢?

不知大家听说过水族圈里的一个名叫“酸中毒”的概念吗?

“酸中毒”指的是鱼缸水的pH值太低导致的观赏鱼死亡的现象。

大家知道,哗仔喜欢在养鱼问题上刨根究底。

后来,哗仔就把这个问题研究明白了。

酸中毒的本质就是过低的酸碱度破坏了观赏鱼的鳃小片表面的那层壁,而这层壁是负责溶氧和二氧化碳进出鱼体的“安检员”。

过低的酸碱度杀死了“安检员”,观赏鱼岂有不死的道理?

换句话说,随着鱼缸酸碱度的下降,溶氧进入鱼体的速度也是同步下降的,观赏鱼也就缺氧了,这和水温是不是偏高没有一毛钱关系。

第四个因素:水体中的盐度。

关于这个问题,哗仔在前几天的文章里做过详尽地解答,今天就简单再说一遍。

当鱼缸水里的盐度突增或突减的时候,观赏鱼会短暂的激发一个自我保护机制——它们会通过减少溶氧的进入来进入一个短暂的近似半休眠的状态。

当这个半休眠状态过去以后,观赏鱼适应了新的盐度,鱼体又会激活一个报复性机制——在随后的几天里,鱼体会大量吸收氧气,加大对水体溶氧的需求,从而诱发观赏鱼缺氧。

所以,在炎炎夏日,如果你的鱼缸的观赏鱼密度偏高,就不要随意在鱼缸里用盐啦!

哗仔的心里话:观赏鱼缺氧的因素很多,我们不能一味地埋怨高温天气。不论天气有多热,我们都要让自己的心冷静下来,让大脑降温,好好看看哗仔今天的这篇文章,你就会发现你鱼缸缺氧的真相,避免不必要的错误操作。

另外,很多朋友想要知道应对鱼缸缺氧的妙招。其实有一招我从来没有在网络上发表过,我今天就破例发表在哗仔的头条圈子里吧!如果你想学习哗仔的私密养鱼笔记,就请通过点击下方的蓝色小鱼图标加入哗仔的私密圈子吧,你不会后悔的!

加入哗仔的观赏鱼圈子,学习哗仔那些不可告人的养鱼秘密。

#萌宠小戏精#

鱼缸里的花鲢鱼怎么养2

尤其近些年,鲶鱼不仅是野钓的鱼种,更越来越多的加入到了池钓的行列,甚至大物坑都有垂钓大鲶鱼的玩法。鲶鱼其实只是统称,细分还有许多分种,这个咱们就不具体讨论了。今天咱们要说的是一类常见的“理论”:鲶鱼吃垃圾、腐肉,所以是很脏的鱼,钓到后也不能食用......更有古话:鲶鱼是典型的无鳞鱼,吃了勾老病。。。那么这些说法都是真的吗?钓到的鲶鱼甚至我们生活中售卖的鲶鱼都不能吃吗?

从“最脏”说鲶鱼

为什么许多人都说鲶鱼是最脏的鱼?其实真要从下边的三个原因来说,人们对鲶鱼的误解常见来自下边三点客观和主观的原因:

1,鲶鱼常被发现生活在污水、浑水、臭水、垃圾水之中。其实这也体现出鲶鱼的适应能力和抗病能力。尤其在其它鱼类无法生存的地方,鲶鱼神奇的“一枝独秀”反而给人增加其肮脏的印象。

2,鲶鱼食属是肉食性动物,而且可以吃腐肉甚至粪便。所以,自然界许多动物的老弱病残甚至尸体、腐肉、粪便都可以是鲶鱼的食物。但能吃不代表只吃,反而自然界的鲶鱼多以小型鱼类、虾类、虫类为食,不过这依旧难逃人们对其“肮脏”的定性。

3,鲶鱼长相“丑陋”,浑身粘液,主观上人们更容易和“恐怖”“恶心”挂钩。。。“无鳞鱼”或一些细鳞鱼常见身体更多的粘液,其实那只是保护液,和大片鱼磷有近似的作用。这是此类生物常见的,无需感觉鲶鱼就特殊。

从“分布”说鲶鱼

鲶鱼过去确实是野钓才常见,广泛的分布在江、河、湖等各种淡水水域,甚至一些死水沟渠都有其身影。其实现代,在我国多种鲶鱼的养殖时间都已经不短了。鲶鱼由于对水质变化耐受力好,生长快,抗病能力天生就较好,营养价值高等优点早就成为新兴的经济鱼种。但是我国自古的饮食习惯而言,全国而言吃鲶鱼的还不算多,这些原因一个是来自鲶鱼的肉质“松软肥腻”,许多人不喜欢那样的口感;一个就是上文提到的“勾老病”,这“传”自古代,如今一些地区的老年人依旧会有这个说法。但事实是凡事没绝对,真爱吃鲶鱼的朋友,也是只要有鲶鱼吃,啥鱼也不入眼。这一点其实就证明,吃鲶鱼的人也是大有人在~甚至近几年都有人吃“清道夫”了,清道夫鱼其实也是算鲶属,不过是下口鲶鱼或叫吸口鲶鱼的一种。而且清道夫的食性可不仅是人们鱼缸中看到的吃粪便和脏污,反而自然水域这是大吃鱼卵和鱼苗、鱼虫甚至水草的家伙~尤其属于有害的外来物种......

从“勾老病”说鲶鱼

这个说法源自我国古代,由于一些名词限制,我说“古代”大家也就明白了。无鳞鱼均被划归为此类,其实科学上有欠妥或过于极端的方面。本质来说,是一些无鳞鱼的蛋白组成和一些氨基酸类别、胆固醇含量区别的问题,这些对一些过敏人群容易诱发一些肌体反应。甚至在过去食物匮乏的年代,突然大量高动物蛋白、胆固醇等营养的摄入,也会导致肌体和许多人的不适。而且,鲶鱼在古代也是入药的,道理反而类似鲤鱼和金鱼的使用。现代饮食普遍认为鲶鱼的肉质和营养、尤其结合人们的消化功能,更适合孩子和体弱的人群食用。但有一点是胆固醇,不仅是鲶鱼、许多无鳞鱼都存在肉质胆固醇较高,甚至因此影响口感的问题。

从“养殖”说鲶鱼

鲶鱼其实并不是在什么环境都生长迅速的,反而饲养鲶鱼也需要严控水质和水温等,并使用专用饲料,这样鲶鱼才能长得更好、更快。比如,看惯了池底淤泥甚至臭水沟中的鲶鱼,自然很难想到鲶鱼其实在20多度偏瘦且“干净”的水中生长才会更好。而且鲶鱼由于生长很快、吃食积极不挑剔、天生不爱得病,反而饲料中的“敏感”添加剂种类并不多,无需许多鱼类饲养的“催长剂”“抗生素”“促食剂”......这一点反而说明了食用饲养鲶鱼担心的问题会更少~

说到饲养,还有一种传言就是一些地区或养殖户,使用粪便和动物尸体、烂肉喂养鲶鱼。不能说这种现象没有,但是这和正确养殖带来的效益相比,得不偿失。因为这些东西喂养,首先作用的是水质,如果喂养短期就导致水质恶化,那是不划算的。而且没有科学能证明食用粪便的动物其肉质也和粪便一样含有病菌和脏物,其实这种道理在许多动物、植物身上都一样成立。如果真细究这些因素,鲢鳙岂不是比鲶鱼更脏?上述的传言在鲢鳙身上反而都是养殖的“必要”措施,如,因为鲢鳙的虑食性和肥水中生长更迅速的原因,有机粪便的肥水,在许多地方和养殖区域是养殖鲢鳙,尤其是促使鲢鳙健康生长必要的一步。甚至还有使用化肥肥水的更“恐怖”措施,不过这里就不多说了~

写在最后

本文并没有提及食用鲶鱼更好的种类,和相对自然环境“更脏”的鲶鱼种类。比如土黄色四须的土鲶鱼被认为最干净而且好吃,而传言六根或八根“胡须”的塘鲺类鲶鱼最脏......其实,这些都不违背本文的内容。反而什么能吃或不能吃,我们不应该局限于主观的“想当然”。苹果使用农药尤其施用粪便肥料就是不干净的吗?鲢鳙吸食其他动物粪便、腐殖质、甚至水域长期粪便肥水...也没耽误其成为餐桌上的主流呀?鲶鱼其实一样,我们主观意识里的“脏”,不一定就是真的不能吃。反之,我们要重视水质污染和违规饲养带来的重金属、化学有毒有害物质的肌体残留,这些才是更需要我们抵制的~这就像一些钓鱼人认为红虫蚯蚓肮脏,而化学商品饵干净一样,弄反了~

鱼缸里的花鲢鱼怎么养3

哗仔说鱼

对不起,我是哗仔!

欢迎朋友们再一次回到这个有点不一样的宠物鱼专栏,我就是那个鱼和熊掌已经兼得的哗仔。

很长一段时间里,哗仔都觉得,油膜主要是草缸玩家的事关,和淡水观赏鱼玩家的关系不大。

最近我发现我错了,即使鱼缸里没有水草,关心油膜问题的淡水观赏鱼玩家也不少。

所以哗仔今天就仔细说说油膜那些事儿吧!

本文适合小型淡水观赏鱼玩家,不适合大型观赏鱼玩家和草缸玩家。预计阅读218秒。

备注:请那些喜欢洗我文稿的伪原创作者给自己的子孙积一点德,已经提醒你们好几次了。

这张油膜图片拍得不容易啊

油膜啊油膜,你从哪里来?

很多朋友会奇怪:我的鱼缸里的油膜到底是从哪儿来的?

根据哗仔的经验和分析,鱼缸油膜来自三个渠道。

第一个渠道——鱼粮。

鱼粮分三种:人工鱼粮、半加工鱼粮和活食。

常见的颗粒饲料,有下沉饲料、上浮饲料和贴片饲料(也叫薄片饲料)。

不论是哪一种,要么含有动物性油脂,要么含有植物性油脂,要么兼而有之。

如果你的观赏鱼并没有把鱼粮吃完,你又没有及时将没吃完的饲料捞出来丢掉,油脂进入鱼缸形成油膜就顺理成章了。

还有一些鱼友喜欢买一些鲤鱼或者鲢鱼,然后切成肉段或者肉糜喂鱼,这些淡水食用鱼体内的油脂本来就偏高,长期使用这样的鱼粮,自然也会积累水体中的油脂,从而形成油膜。

至于活食,反而是形成油膜最小的因素。

第二个渠道——鱼粪便。

这其实和鱼粮是一个道理,但是也有些许差别。

当你长期喂食含有油脂的鱼粮,粪便中或多或少都会带一些还没消化完的油脂。

可是,在你排除其它因素以后,如果认定是鱼粪便带来的油脂,你就要警惕了。

因为你需要考虑一下鱼的肠道消化能力是不是出问题了。

第三个渠道——死鱼。

特别是在那种有沉木和大石头的鱼缸里,如果你的某条鱼死了,但是你没有及时发现,死鱼就会藏在遮蔽物后面被腐败菌分解,然后就会从死鱼体内释放一些油脂出来。

当然,以上是常见的情形,还有两种不常见的情形。

一种是鱼缸靠近厨房,是厨房的油烟抵达了鱼缸形成油膜;另一种是鱼主人不注意细节,鱼主人手上有油脂,比如刚切完肥肉,然后突然想起来没有喂鱼,然后用蘸有大量油脂的手抓着鱼粮去喂鱼。这其实就是养鱼安全意识的问题了,就不详细讨论了。

友情提示:其实我们有必要先分清“油膜”和“尘膜”。如果是油膜,你用一束光打在油膜上,你会看到五彩斑斓的反光,而尘膜就不会。尘膜常见于用最简陋的微型鱼缸在水面完全静止的状态下,这种鱼缸里的鱼,通常已经被鱼主人遗忘好几天了。

哗仔的鱼缸和神秘设备

油膜在鱼缸里有什么危害?

其实,在没有水草的鱼缸里,油膜的危害并没有草缸那样夸张。

具体的危害表现只有两个。

一个是减少空气和水面的接触面积。

这说起来太学术,说白了就是会减少鱼缸里的溶氧,但是对于一个开着增氧泵的鱼缸来说,这种减少其实可以忽略不计。

但是对于已经停电的鱼缸和那些没有增氧泵的鱼缸,这就比较恐怖了,是有可能引发观赏鱼缺氧的,特别是针对那种溶氧量要求很高的高氧观赏鱼类,例如宽鳍鱲。

另一个是减弱鱼缸的可观赏性。

毕竟没有人喜欢自己的鱼缸里飘着一层看起来脏兮兮的油膜,特别是对那些有洁癖的鱼友来说。

既然看起来不好看,那我们就想办法除掉它呗!

哗仔的鱼缸油膜去除器

去除油膜有三招,一招更比一招强

要去除鱼缸里的油膜,哗仔有三个办法,一个比一个有效。

第一个办法是用厨房纸。

推荐指数:60分。

这是很多养鱼老司机推荐的办法,但是这其实用起来挺麻烦,而且治标不治本,至于厨房纸里面有没有对观赏鱼有害的溶解物,就选择性忽略了。

第二个办法就是用专业的油膜去除器。

推荐指数:90分。

有很多水族企业都在贴牌生产油膜去除器,本质上是油膜收集器。

它们使用方便,瓦数也不高,是目前非常理想的去除油膜的小助手。

至于油膜去除器的样子,大家可以看看上图中哗仔的设备。

第三个办法有点复杂。

推荐指数:100分。

这个办法是在使用第二个办法的前提下,在鱼缸里投放枯草芽孢杆菌。

注意!芽孢杆菌有很多种,必须是枯草芽孢杆菌才行。

一旦发现鱼缸水面有油膜,你就可以在鱼缸里撒上少许这个有益菌。

使用办法——每100升水放3克,隔一天放一次,放三次就行。注意,在使用枯草芽孢杆菌期间,一定要关闭杀菌灯哦!

哗仔的心里话:网上还流传着用黑玛丽鱼或者其他小型鱼去除油膜的办法,哗仔比较不推荐。一方面是这个办法不适合那些稍大一点的带有用攻击性的观赏鱼,工具鱼会沦为大鱼的口粮;另一方面,根据我的实践,其实效果也差强人意,它的效果甚至都比不过厨房纸。朋友们不妨分享一下,你用黑玛丽鱼除油膜的效果真的有传说中的那么好吗?

你与成功养鱼之间,或许只差一个哗仔的距离。

敬请关注今日头条哗仔说鱼专栏,带你明明白白玩转观赏鱼。

(此处已添加圈子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谢谢。

上一篇: 禾木花开的花怎么养

下一篇: 石斛花怎么养长的壮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