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如果吕后不杀韩信,韩信会造反吗?你怎么看?
优质回答:
谢谢先生邀请。
关于吕后不杀韩信,韩信日后是否会造反的问题,我也来谈谈我的一管之见。
在看待历史的问题上,从来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莫哀一是。要准确地回答这个问题,还是必须站在历史的角度上,用辨证的方法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找出最终的合乎历史发展规律的答案。
首先我想分析一下韩信的个人本质。大家最为熟悉的莫过于胯下之辱了。在他年轻时,由于家庭背景不是豪门贵族,地方上流氓恶霸势力横行,为了自己的长远人生目标,他只好忍心而不乱大谋,选择了胯下之辱。可见他在强权面前,他是不会反抗的。
其次,大家也更清楚古人给韩信的成败奌评一一成也一妇人,败也一妇人。前者是说,有一次韩信饿得不行了,是一位洗衣的妇女看见了,给饮食给韩信,才使他活了下来。后来他当官了,还很诚心地回报了洗衣妇,可见他是一位知因图报之人。至于败也一妇人,就是吕后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了韩信。
3,记得有一次刘帮和韩信对话。刘帮问韩信,你能带多少兵,韩信说多多益善。然后刘帮又问韩信,我能带多少兵,韩信回道,大王可指挥(调度)各路人马及谋臣将帅。可见韩信是有自知自明的,而且连地否流氓都不想得罪,他怎么会反刘帮呢?
历史总是有相似的规律性。历朝历代一但王者取得政权后,对那些肖有不敬的开国元勋,由于他们功高振主,要杀一个部下,都是以莫须有的罪名而诛杀,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虽然韩信不是刘帮所杀,但刘帮如想韩信不死,吕后又能奈何得了韩信吗?这也就是刘帮驾手吕后杀韩信的高妙手段。如论,刘帮才是杀韩信的真正凶手。
好了,应该还一个真正的公道于韩信,韩信绝对不会对刘帮造反的。
以上是我的一管之见,仅供诸君参考,如有不当,请斧正。
其他网友回答
谢谢邀请
这个问题是吕后不杀韩信,韩信会不会造反,答案相当明显,韩信必然会造反,而且当时正是已经造反了,吕后才杀了韩信。
《史记》淮阴侯列传中给出了答案;
陈豨拜为钜鹿守,辞於淮阴侯……。吾为公从中起,天下可图也。”陈豨素知其能也,信之,曰:“谨奉教!”汉十年,陈豨果反。上自将而往,信病不从。阴使人至豨所,曰:“弟举兵,吾从此助公。”信乃谋与家臣夜诈诏赦诸官徒奴,欲发以袭吕后、太子。
这段话的大致意思是,陈豨被封为钜鹿太守,向韩信辞行。韩信却蛊惑陈豨造反。而陈豨造反之后,刘邦出兵征讨,韩信为了夺权称病不出。等到刘邦出兵后,韩信打算和陈豨里应外合除掉吕后和太子。
所以吕后就算是不杀韩信,韩信也会造反除掉吕后和太子。当然韩信的结局也是悲哀的,被骗于长乐宫钟室中所杀。
还有从其人生经历也可以断定其必反(大家不要有同情弱者的心里,站在客观面上看一看事情)
韩信其实被大家夸大了,其本身是不讲求忠义的。韩信先是投靠了项羽,在项羽的手下做到了执戟郎中,而且又可以看到韩信能够献策于项羽,可以推断出韩信相当于项羽近卫。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卒到西楚霸王的近卫,可以说韩信已经相当的不错了。
而那个年代,就算是樊哙、周勃这种刘邦的好兄弟也是需要军功才能晋升的。面对没有重大军功的韩信,项羽对待韩信已经算是可以了。而且跟着项羽在军帐中一定学到了不少东西。
然而就这样,韩信仍然不满足,选择了背叛项羽,投靠刘邦。在刘邦手下没有混出来,又想着背叛刘邦,转投他人,幸好萧何看出了韩信的能力,把他留了下来。
就算如此在垓下之战前期,韩信置刘邦于危难不顾,直到刘邦加封了韩信的封地,韩信才率兵前来。此时的刘邦仅仅拥有10万人,而韩信却带来了30万人马。加上其余诸侯的20万人马,共计60万,围困项羽数月,终于击败了项羽。
在击败项羽之后,刘邦有出其不意的夺取了韩信的兵权。无奈韩信被封为楚王。
从以上事情分析,韩信没有忠义可言,垓下之围不顾主公安危,强要封地,甚至有一种可能,那就是韩信已经采取了蒯通的谋略,故意迟迟不去围剿项羽,直到双方两败俱伤,韩信带兵攻灭项羽后,下一个目标就有可能是刘邦。不然强要封地也能在战胜项羽后论功行赏呀。
其他网友回答
首先这个问题就本身有问题,不是韩信会造反吗?而是韩信最后就已经造反了,只不过后来因为自己一位家臣的弟弟的叛变,韩信的造反计划最终被吕后等人知晓,之后吕后就用计将韩信骗到皇宫之中,不久之后韩信就被杀死在长乐宫的钟室之中。所以真正历史不是因为吕后要杀韩信,韩信才造反,而是韩信要造反,吕后才要杀韩信。
那么韩信造反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最后他又为什么造反失败了呢?
汉初,刘邦在韩信等人的帮助彻底的平定了天下,并建立了大汉王朝,这个时候我们谁都知道,刘邦要开始清理那些异性的功臣了,正所谓“狡兔死,良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其实最开始韩信在当楚王的时候,韩信就已经准备要谋反,当初项羽的将领钟离眛在项羽死之后,因与韩信关系好就到楚地投奔了韩信,就因为这件事情,韩信开始受到刘邦的猜忌,而在这之后汉六年,终于朝堂之上有人告发韩信谋反,而刘邦也准备干掉韩信,这个时候韩信就已经准备要起兵谋反了,只可惜韩信这个说实话,军事才能非常了得,但是政治眼光真的不行,明明知道刘邦都已经准备要干掉自己了,明明就知道自己已经功高震主了,不管自己有没错,刘邦都是要处理自己的,可是韩信还是带着一份侥幸,他认为自己只要杀了钟离眛就一定会没事,可是呢最后的结果就是,韩信从楚王被降爵为淮阴侯。而这是第一次韩信有明确的造反意向,只可惜韩信除了军事能力强之外,其他的能力都不行,政治才能低,情商更低、
《史记.七十列传·淮阴侯列》载:“项王亡将锺离眛家在伊庐,素与信善。项王死後,亡归信。汉王怨眛,闻其在楚,诏楚捕眛。信初之国,行县邑,陈兵出入。汉六年,人有上书告楚王信反。高帝以陈平计,天子巡狩会诸侯,南方有云梦,发使告诸侯会陈:“吾将游云梦。”实欲袭信,信弗知。高祖且至楚,信欲发兵反,自度无罪,欲谒上,恐见禽。人或说信曰:“斩眛谒上,上必喜,无患。”信见未计事。眛曰:“汉所以不击取楚,以眛在公所。若欲捕我以自媚於汉,吾今日死,公亦随手亡矣。”乃骂信曰:“公非长者!”卒自刭。信持其首,谒高祖於陈。上令武士缚信,载後车。信曰:“果若人言,‘狡兔死,良狗亨;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天下已定,我固当亨!”上曰:“人告公反。”遂械系信。至雒阳,赦信罪,以为淮阴侯。”
之后韩信由于被降为淮阴侯,他开始真正的知道刘邦的想法了,他知道自己如果再不行动,可能就不只是简单的降爵了,而是要丢掉自己的命了,只是现在的他已经是无权无兵无地,所以他只能等待机会。就在这个时候,韩信以前的旧部陈豨被刘邦任命为钜鹿郡守,韩信知道自己的机会来了,于是就在陈豨来向淮阴侯辞行的时候,他对陈豨说了这么一句话“您管辖的地区,是天下精兵聚集的地方;而您,是陛下信任宠幸的臣子。如果有人告发说您反叛,陛下一定不会相信;再次告发,陛下就怀疑了;三次告发,陛下必然大怒而亲自率兵前来围剿。我为您在京城做内应,天下就可以取得了。”,陈豨最后信了韩信的话,并说道“我一定听从您的指教!”
《史记.七十列传·淮阴侯列》载:“陈豨拜为钜鹿守,辞於淮阴侯。淮阴侯挈其手,辟左右与之步於庭,仰天叹曰:“子可与言乎?欲与子有言也。”豨曰:“唯将军令之。”淮阴侯曰:“公之所居,天下精兵处也;而公,陛下之信幸臣也。人言公之畔,陛下必不信;再至,陛下乃疑矣;三至,必怒而自将。吾为公从中起,天下可图也。”陈豨素知其能也,信之,曰:“谨奉教!””
汉十年,陈豨反了,刘邦亲自率领兵马前往,韩信假称病,所以韩信并没有跟随刘邦前往,之后韩信并派使者前往陈豨处,告诉他“只管起兵,我在这里协助您”。不久,韩信并夜里假传诏书赦免各官府服役的罪犯和奴隶,打算发动他们去袭击吕后和太子。一切都准备完毕之后,韩信就静待陈豨的消息,如果这个时候不出现任何的问题,可能韩信的计划就成功了,只可惜老天真的想让韩信死,韩信也真的没有做皇帝的命。在韩信等待陈豨的消息的时候,一个告密者出现了,他是韩信想要处死的一位家臣的弟弟,为了救出自己哥哥,这位弟弟并将韩信要造反的消息向吕后告发了,而这个时候的韩信并不知道自己要造反的消息已经泄露,所以在吕后想要设计杀死韩信的时候,韩信一无所知,最后韩信的结局,我们都知道,韩信最终被杀死在长乐宫的钟室中,其也被夷灭三族。
《史记.七十列传·淮阴侯列》载:“汉十年,陈豨果反。上自将而往,信病不从。阴使人至豨所,曰:“弟举兵,吾从此助公。”信乃谋与家臣夜诈诏赦诸官徒奴,欲发以袭吕后、太子。部署已定,待豨报。其舍人得罪於信,信囚,欲杀之。舍人弟上变,告信欲反状於吕后。吕后欲召,恐其党不就,乃与萧相国谋,诈令人从上所来,言豨已得死,列侯群臣皆贺。相国绐信曰:“虽疾,彊入贺。”信入,吕后使武士缚信,斩之长乐锺室。信方斩,曰:“吾悔不用蒯通之计,乃为兒女子所诈,岂非天哉!”遂夷信三族。”
其实原本韩信有很多次造反能够成功的机会,比如睢水之战,刘邦被项羽在彭城打的全军覆没,这个时候如果韩信造反绝对能够成功,再比如,当时韩信灭魏、徇赵、胁燕、定齐之后,刘邦还在正面与项羽激战之时,韩信如果能够造反也能成功。但可惜的是,韩信都错过了,他不在最有机会的时间举兵造反,却偏偏再最没有机会的时候造反,韩信的失败是注定的,可以说即时他是在刘邦刚建立大汉,他还是楚王的时候造反,他也有成功的机会,只可惜他一定要在自己被降为淮阴侯,无兵无权无势的时候才下定决心造反,只是这个时候造反,韩信也没有太太成功的机会了。可以说韩信的死,完全就是他自己做出来的,该造反的时候不造反,不该造反的时候偏偏要造反,这只能说韩信真的该死,只可惜连累了他的家人,三代人陪着这么一个愚蠢的人一起命丧九泉,真的不值啊。
其他网友回答
依史书的说法,韩信是打算造反的,只是还没来得造反,就被吕后杀了。
不过,这种说法很值得怀疑。
我先说说史书的讲法。
韩信被贬为淮阴侯后,实际上已没有任何权力,甚至还在刘邦的监视范围。韩信便想到倚重好朋友陈豨,当时陈豨被任命为巨鹿太守,临行前,韩信对他说:“虽然皇上现在信任你,可是如果有人说你想反叛,谣言多几次,皇帝不信也信了,你要怎么办呢?”陈豨听得冷汗直流,赶忙请救。韩信悄悄地说:到时起兵自立呗,我助你一臂之力。
公元前197年时(汉高帝十年),陈豨果然被逼叛变。刘邦率军亲征,当时想带上韩信一起去。韩信推脱身体有病,不肯前往。
韩信留在京城干什么呢?据说他打算伪造了一份圣旨,释放囚徒与奴隶,进攻皇宫,目标是吕后与太子。不过,什么时候起事,这还需要陈豨的配合。不巧的是,意外发生了。有人向吕后告密,说韩信要造反,并供出阴谋。
铁娘子吕后当然不是好惹的,就打算干掉韩信。怎么干掉呢?她想了个办法,要是把韩信召进宫中,杀之易如反掌。于是他让萧何去请韩信,理由是:假称陈豨已经战败身亡,要求各级官员前往宫中祝贺。
萧何对韩信有知遇之恩,韩信不能不给他个面子。于是便与萧何一同进了长乐宫。只是一踏入宫中,就是踏入鬼门关。韩信被卫兵逮捕,立即处死。
以上是〈史记〉的说法,但是有几个可疑之处。
其一,韩信与陈豨的对话,并无第三人在场,史书怎么记得绘声绘色呢?如此大逆不道的对话,只可能是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出乎你口,入乎我耳,绝不可能有第三人知道。韩信与陈豨更不可能对别人说,那么史书所记的,难道只是杜撰的吗?
其二,刘邦去征陈豨,难道就没监视韩信吗?刘邦是什么人,会犯这种低级错误吗?不要说韩信,就是文官萧何,刘邦在外出远征时,对他都不放心。说韩信能从容策划释放囚犯进攻皇宫,简直是在说梦话。要是看不死韩信,刘邦敢放心去亲征陈豨吗?有理由相信,韩信身边差不多都是刘邦安插的耳目。
其三,倘若韩信真的想造反,吕后在接到举报后,应该马上派兵包围韩信的府第,将他捉拿归案。韩信就是个光杆司令,没有兵,只要派个几百人去就手到擒来。但吕后却没有派兵去捉拿,反而派宰相去。这就不对了。明明知道韩信要造反,你派宰相去,这风险多大啊,搞不好就去送死。几个小兵就能摆平的事,你让宰相冒着生命危险去做,这个讲不通。
因此,我认为真相是这样的:比刘邦还心狠心辣的吕后,一直想置韩信于死地。正好借陈豨之乱,刘邦不在皇城之际,以谋反为借口,杀掉韩信。不公开捉拿,是因为公开逮捕,就必须要公开审判,到时还要罗织一系列无中生有的罪证,比如麻烦。而召韩信入宫,秘密处死,先杀了再诬以谋反,别人信不信无所谓了。至于韩信与陈豨勾结之事,我想是无中生有的。谎言编得再好,也有漏洞。最大的漏洞,就是韩信与陈豨所谓绝密的谈话,居然写得绘声绘色,都忘了背景设定了,要给这个编剧打差评。
其他网友回答
吕后是以谋反罪诛杀韩信的。谋反罪,自古就是第一大罪,属十恶不赦之列,一旦沾上基本就是万劫不复。吕后以谋反罪将一个曾经的诸侯王、在职的列候夷灭三族,手里如果没有一些硬货是说不过去的,至少舆论方面也不好交代。所以,个人觉得,韩信谋反还是可信的,起码有谋反之心是可以肯定的。只不过,应该尚在策划、联络之中,还没有正式付诸实施就让吕后来了一出先下手为强给灭了。
为什么这么说呢?理由大致有几个:
一、韩信其人忠义观念淡薄,属于实用主义者。这一点从其 背楚投汉就可以看得出。起初,韩信原是项羽军中之人,而且因为有些才华和能力,被项羽授予了执戟郎的职位。这个职位说实话,不算高,但起码属于可以接近项羽的人,比起无名小卒要强很多,而且也容易出头得多。所以,事实上项羽对韩信还是不错的,只不过没有像刘邦那么出手大方,让其一步登天而已。其实也好理解,项羽 本身就是杰出的战将,而且手下能人颇多。况且,彼时项羽处于绝对的强势地位,对统兵帅才的需求并不十分迫切。所以,不太可让非嫡系的韩信一步登天。就因为无法一步登天、出人头地,韩信转头就背叛了曾经也算善待过自己的项羽,投入了刘邦的怀抱,之后帮助刘邦逼得自己的老主子项羽自刎乌江。另外,从韩信年轻时为了保全性命连别人裤裆都愿意钻来看,这个人是个做事没有底线的人,一切实用第一。既然韩信可以叛投汉,为什么就不能叛汉自立或者叛汉投他呢?因为他想要的刘邦已经给不了他了,而且曾经得到的也被削减了,以其当初对待项羽的态度看,背叛刘邦并不是没有可能。
二、韩信从骨子里就瞧不起刘邦。韩信投靠刘邦,说白了是各取所需而已。刘邦需要统军帅才,韩信需要出人头地,一拍即合。但是,韩信骨子里其实是看不起混混出身的刘邦的,至少军事方面是极度看不起的。所以就有了“韩信统兵,多多益善”的典故”。一个自己瞧不上的家伙,夺了自己的兵权,削了自己的王爵,让自己一生的努力化为了泡影,韩信对刘邦心生反意就再顺理成章不过了。
三、韩信是有野心的。从叛楚投汉到逼迫刘邦封自己为假齐王等事来看,韩信这个人还是很有野心的。裂土封王,而且还是自己开口要,当然,假客气了一下,加了代理两个字。这个口都敢开,其野心已经是昭然若揭了。而且,刘邦落败之时,韩信时常会摇摆不定、按兵不动,其实说白了也是在为自己盘算,寻求利益最大化。至于蒯通撺掇韩信自立之时,韩信说什么感于汉王知遇之恩等等,其实还是说给别人听的。韩信这个人是个神一般的军事家,军事方面可谓算无遗策。可能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什么都算计得太精确,面对有无限结局的战略性抉择的时候反倒是摇摆不定,不敢放手一搏。所以,韩信被吕后诛杀之前说出了毁不听蒯通之言。说白了,他觉得当初自己就该反叛自立才对,不是吗?可惜为时已晚。韩信一直就是个有野心的人,加之被刘邦夺兵权、削王爵之后心中的愤恨,心生反叛之心,再正常不过了。
四、韩信对自己过于自信,甚至说是自负了。记得有这么一个记载,韩信被贬为淮阴侯之后,见到樊哙,樊哙像从前一样向他行礼。可这位仁兄不但没有感激涕零,居然还自我调侃地说自己落魄到和樊哙等人平起平坐了。可见这个人内心来说有多自负。要知道,樊哙可也是汉朝的开国元勋、列候之一啊。如此自负之人,在受到刘邦的打击之后,不去寻找东山再起的机会,而是安心做一个徒有虚名的淮阴侯,有人信吗?反正我是不信。所以,陈豨反叛之时,韩信就坐不住了,私下与之勾勾搭搭,想借机东山再起,这就再正常不过了。
综上所述,韩信有谋反之心应该是事实,只不过尚未进入实质阶段而已。吕后以谋反罪夷灭韩信三族,有借题发挥、趁机解决异姓诸侯王问题之嫌,但是,也未必不是先下手为强的自保手段。如果吕后不先下手为强,说不定死的就可能是自己而不是韩信。否则,一向谨慎的萧何为什么也会趟这一趟浑水?所以,个人觉得,即便吕后不杀韩信,韩信必然会继续蛰伏等待时机,他日时局一旦有变,韩信造反不是不可能,而是可能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