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章摘抄 > 正文

电影《牺牲》观后感?

  看了著名俄国导演安德烈·塔柯夫斯基的影片《牺牲>>这似乎是一个能够触及人的生命的意义的电影。而且这部电影并没有使用战争、爱情、死亡等等极端的载体,避免了由于这些题材本身的震撼力对于电影的精神本质的侵染,十分完整和纯粹的传达了核心的意志—希望和信仰。  老人带着他的孩子在海边植树—一棵枯树,并且使用了长达六分钟的镜头描写同一个场景,对是老人的自言自语,一个老旧的传说——关于相信就能得救的故事的一个版本。然后到来的一个邮差和老人的对话,以及后来的一段时间的老人的独白,都非常深刻的揭示了人类的弱小和无力。面对着人类命运的前进方向,感到彷徨却又无可奈何。在老人身边乱爬的小孩,表现了人类作为个体,在生命开始的时候并不会考虑老人嘴里念叨的那些东西,抑或这个孩子是在比喻整个人类,在漫无目的的爬行,最后摔得满脸是血。这里实际上平行的描写了老人说话的表情和孩子四处爬行的动作,也可以理解为人类在一边反悔自己的过失,一边继续地进行破坏和漫无目的的摸索。这是一种非常矛盾的描写,这绝对是对于现实最好的表现。至于最后孩子脸上的血和老人的倒下,实际上应该说是一种人类如此下去的的结局。不论是仅仅反悔的人还是继续犯错的人,都没有区别。这也为最后的老人的疯癫,最终解脱留下了铺垫——别的选择都没有区别。  至于后来描写老人在屋子里的生活,非常的简单平实,死气沉沉,并且着力描写了老人妻子的世俗。这使得老人的思索和言语显得极为突兀,在这一群人里。仅仅从气质上看,只有女仆玛丽亚也是与众不同。我们可以将其理解成一种神经质的表现,与所谓的正常人不同,表现出来也就是一种神经质的气质。这也可以联系到影片最后的老人烧房子的行为,被认为是精神病的行为,实际上在老人自己是一种解脱,解脱或是精神崩溃,完全在你的角度和思考方式。实际上,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有这种类似的心情或者思索,但我们毕竟只能在脑子里想想,导演却可以,以电影的方式将一种思想展现在我们面前,让我们觉得这导演一定曾经窥视过我们的心灵。当我第一遍看这部电影的开头的时候,只觉得老人絮絮叨叨的讲一些大道理,非常拙劣。看过了之后,直到看到那个破败的楼梯的镜头,才恍然大悟。可以说导演使用的镜头和场景,包括后期的剪辑,真是鬼才。  影片的名字会给人启示,并且会伴随观看影片的整个过程。  在看的过程中也会怀疑究竟牺牲什么,谁牺牲,为什么而牺牲。然而这些问题作者并没有直接的回答,而是首先给出了很多疑问和困惑,一步一步地把人引向最终的解决方法。让人在最终看到老人烧房子以及像发疯一样的奔跑的时候,会产生一种理所应当的想法。这也是导演的高明之处,实际上是请君入瓮的方法,让观众自己无可辩驳的接收导演的意念。  值得提到的是,影片中导演最终并没有使用死亡作为最终的结局,而是更加彻底更加纯净的让主角正面面对这个问题。主角非常清醒的独自一人点燃了自己的房子,毁掉了他与这俗世生活的联系,这栋房屋。这是一种力量的体现,人对自己生活的否定是需要很大勇气的。这里有一些小细节,当老人最终被装进救护车里时候,他一把推开准备同行的家人,独自一人坐上救护车;那个女仆在他离开后也骑自行车离开。这些细节都包含着象征意义。  而当影片的末尾,小孩子独自一人提水去浇那个枯树,就像是他的爸爸讲给他的那个故事一样。关押他爸爸的救护车经过,以及那个女仆骑自行车经过,这在同一事件发生的许多事件可以看作是一个艺术的夸张和巧合,那孩子可以说是人类明天的象征,在经历了痛苦和挣扎之后,明天还是要继续,而且孩子给枯树浇水可以看作是对于希望的保持。而电影最终把镜头停在枯树和它背后金光闪闪的水面时,导演明显的留给人类的明天以灿烂的希望。


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谢谢。

上一篇: 小米2s刷安卓7.0刷机包? 怎么让安卓手机连三星gear?

下一篇: 英文说说文案社会? 社会保险英文缩写?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