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章摘抄 > 正文

高新技术产业融合例子?

筑巢引金凤,搭建产研“新平台”

“同学们好,我现在在郭屯煤矿,今天晚上我们学习《高级地理信息系统》第三章……”这是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毛善君通过视频连线为远在北京的同学们讲授课程。这是他来到地处“牡丹之乡”——菏泽煤电公司郭屯煤矿的第二个年头,像这样把北大课堂“搬”到矿区,已成为常态。

从“象牙塔”到生产矿区,毛善君的梦想就是把他研究出的“透明化自适应采煤技术”尽早落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跑井下问需、到头面测量、盯现场测试,反复打磨技术设计应用方案,驻矿开展“老母鸡”式研发成了他和团队成员工作的真实写照。

“搞科研不能局限于实验室里做研究,还要实地了解掌握一手情况。特别是搞煤矿智能化,更不能脱离矿井生产实际。”毛善君告诉记者,郭屯煤矿3301智能化工作面应用较早、运行成熟,是透明化智能工作面开采技术研发较为理想的“试验田”。

之所以“理想”,还因为有了临矿集团、菏泽煤电公司一众企业家的“招贤纳士”“引凤入巢”。

早在2018年,菏泽煤电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李存禄便对毛善君团队最初提出的透明化工作面智能化开采技术设想十分看好,敏锐地意识到这将会成为未来煤炭工业智能开采的新方向。

为争取到该项目“落户”矿区,更为了留住毛善君科研团队,该公司在郭屯煤矿成立了智能智慧研究中心,在科研条件创设、技术力量支持、实验设施配套、生活服务配备等方面,想方设法创造一流条件。

随着智能智慧研究中心发展,他们不仅与多家高校院所、智能装备制造企业形成产学研联系,而且与多名矿业界院士专家建立了稳固的、长期的合作关系,形成了以蒋宇静院士山东省院士工作站、毛善君教授透明化工作面研究所、何满潮院士“110工法”应用研究所和5个研究中心为主体的“一站两所五中心”架构。

“边栽梧桐树边引金凤凰,不仅能让教授、专家紧盯生产一线问需,更有利于打破高新技术壁垒,实现跨领域、多学科的充分‘混搭’,联合攻关。”李存禄介绍道。

郭屯煤矿透明化智能工作面开采技术,融合了地质、测绘、通信、控制等多种学科的先进成果,其中有多项来自于“一站两所五中心”提供的技术支持,极大地释放了科技协同、溢出效应。

“‘企业家’重点负责项目设立、目标确定、科研配合及成果应用,‘科学家’着重利用自身优势通过技术攻关实现既定目标,‘两家’融合必将产生巨大的化学反应。”临矿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刘孝孔告诉记者,临


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谢谢。

上一篇: 现状探析和现状调查与分析的区别?

下一篇: 电子咨讯属于什么行业?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