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章摘抄 > 正文

外戚宦官专权的朝代(宦官专权的朝代有)

宦官专权的朝代?

东汉、唐朝和明朝

宦官作为古代王朝的一个特殊群体,虽然身体残缺、地位卑贱,但往往却能在政治舞台上不断掀起腥风血雨,其原因便在于皇帝往往将君主权力赋予一部分给宦官,从而导致宦官专权干政

东汉:外戚专权现象十分严重,皇帝为收权而重用宦官

东汉宦官专权严重的一个重要原因,便是皇帝的普遍年幼,由于皇帝年幼无知,朝政便往往操之于其幕后之首,而母后临朝又往往依赖于外戚,结果导致东汉外戚干政现象十分严重。而当皇帝逐渐长大,想要收回权力,长于深宫、势单力孤的皇帝,所能依靠的也仅有朝夕相处的宦官,而这便是东汉宦官专权现象极为严重的原因。

唐朝:“安史之乱”后大臣不被信任,皇帝为安全而宠信宦官

唐朝初期,朝廷对于宦官限制极为严格,唐太宗便规定内侍“不任以事,惟门阁守御、廷内扫除、禀食而已”,虽然唐太宗去世之后,宦官数量不断增加,到唐中宗时已经达到三千余人,但内廷依然延续着宦官不得干预政事的规矩,直到唐玄宗李隆基即位

自武则天称帝建立武周之后,唐朝便陷入了相当长的一段混乱期,先是“神龙政变”推翻了武则天,紧接着“景龙政变”、“唐隆政变”、“先天政变”接连爆发,而在此过程中,唐玄宗李隆基之所以能够铲除韦皇后和太平公主,夺取和坐稳皇位,宦官高力士可谓功劳不小。

于是,唐玄宗即位之后,高力士迅速得到重用,高力士得以以右监门卫将军的身份执掌内侍省,一时间在朝中权势高涨,就连太子李亨、权相李林甫、藩帅安禄山也要想方设法的巴结。到了天宝十三年(754年),唐玄宗又增设内侍监作为内侍省长官,并任命高力士和袁思艺为内侍监,正式打破了唐初的规定。同时,唐玄宗还往往派宦官作为监军,从而加强对节度使和军队的控制

唐朝的宦官干政,主要源于皇帝对大臣的不信任,尤其是“安史之乱”和“奉天之难”中大臣们的表现,简直让皇帝失望透顶。为了稳固皇权,皇帝也只能以通过相对更容易控制和表现极为忠诚的宦官,来控制军队和朝中大臣。

明朝:皇权与文官集团矛盾尖锐,皇帝通过宦官对抗外廷

明朝的宦官干政,源于特殊的“票拟”制度,即朝中的大小事务,先由内阁拟定意见,以笔墨写于票签上,然后呈送皇帝决策。这种制度下,内阁只是掌握着一定的建议权,而六部则掌握着执行权,至于决策权则被皇帝牢牢地掌握在了手中。

明朝宦官专权局面的形成,源于特殊的“票拟”制度,而发展于文官集团与皇权的矛盾,恶化于内廷、外廷之党争。不过,明朝宦官权力再大,也只是皇权对抗外廷的工具,他们的权力源头还是在于皇权,因此一旦失去皇权支持,宦官权力再大也会迅速败亡。

延伸阅读

明朝为什么会出现宦官专权?

明朝之所以有宦官专权,并且专权之彻底严重在历史上无出其右,总结起来大致有这么几点:

1.不怕流氓,就怕流氓有文化

其实,大明立国之初,朱元璋对于宦官的管束是极其严格的,甚至下诏不允许他们识字,但是随着朱棣的抢班夺权,宦官的处境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因为朱棣之所以能够造反成功,建文那边宦官得鼎力相助功不可没,所以朱棣就开始有意地重用宦官。

等到了朱棣孙子宣宗朱瞻基时,更进一步,直接设立专门的内部机构,教宦官们识文断字,培养其文化政务能力,这简直就是给他们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其中,尤以司礼监秉笔太监最为突出,影响巨大。

2.皇帝偷懒以及与文臣官僚对抗的需要

明朝的皇帝,大都个性突出,但有一点,都不喜欢兢兢业业刻苦钻研政务,除了洪武、永乐二帝外,其他都很难再专注于龙案旁了,所以,他们身边最亲近的人就成了他们偷懒代政的最佳选择。

而且,有明一代,文官的清流作风甚嚣尘上,有时甚至于为了博名声而特意做作恶心皇帝,很大程度上就制约了皇权的威严和效力,皇帝也是人,更何况这些朱爷爷们本身也不想追求圣人的操守,但那些清流们却总是拿着鸡毛当令箭,不说人话,所以皇帝们对他们深恶痛绝,甚至出现几十年不上朝的现象,嘉靖,万历就是其中的代表。

这就要求皇帝必须培养和扶植和文官集团对抗的势力,谁最合适,当然还是宦官们。因为,他们天然和皇帝们亲近,有些官老爷们眼中对他们这些阉宦尽是鄙夷,所以他们也恨这些道貌岸然的家伙!

3.特殊的制度和绝对的忠心

明朝的特务机构——东厂、西厂,一直由太监们统领,无孔不入的渗透是他们的本职工作,这就让宦官们拥有了巨大的情报优势,而且还是合法渠道,这是他们的杀手锏,后来逐渐演变成了帝国的炼狱,许多对皇权构成挑战威胁的人,皇帝不好意思明着收拾,就交给宦官们来办理,每每都能得到满意的结果,这又更助长了他们的气势,存在即是合理嘛!

但不得不承认一点,明朝的宦官再专权,也始终对皇帝保持着绝对的忠贞,再威势的权宦,也没有行废立皇帝的勾当,相反,倒是极力维护着帝国的统治。

魏忠贤恶名如此,客观的说,他当政的时候,大明还算运转正常,比苟延残喘还是强一些的,反而他一死,大明马上急转直下,直致崩溃。

综上,宦官是封建皇权下特殊的产物,它是依附于皇权而生存的,大明的宦官专权是封建社会逃不脱的宿命。

归根结底,人的欲望和怠念才是它生根发芽的根本原因!

宦官专权的原因和影响?

东汉,唐,明,是宦官专权的重灾区,东汉宦官专权大多是皇帝短命,新皇帝大多年幼,只能以太后为首的外戚掌控朝政,皇帝长大后为了夺回大权,只能重用宦官夺回大权,唐朝宦官专权始于安史之乱后,宦官因拥立有功而权力增大。后来又直接掌握了兵权,宦官开始干政。

明朝宦官专权是因为宦官掌握着东厂这个特务机构,还有司礼监,掌握内阁奏疏批红权力,还有一些经济部分。

历朝历代宦官专权刚开始大多都是因为皇帝支持,因为宦官都是天子家奴,从小陪皇帝长大,更容易获得信任,而且宦官由于身体不完整,只能依附于皇权生存,自古只有宦官专权,还没有宦官篡位的

明朝为什么会出现宦官专权的局面?宦官专权有什么危害?

历朝历代以来,宦官擅权常被作为朝政不修的源溯,而为祸最烈者无出明朝之右。明太祖时,曾铸铁牌置宫门内:“内臣不得干预政事,犯者斩。”

明成祖给宦官委以出使、专征、监军、分镇等军政大权。永乐十八年(1420),设立“东厂”特务机构,由亲信宦官掌管,后来例用司礼监太监提督,开宦官干政之端。

明宦官专权,始于英宗时之司礼监太监王振。与汉、唐相比,明代宦官数量庞大,机构发达,权力广泛。

明朝宦官机构非常庞大,重要的有十二监、四司、八局,合称“二十四衙门”。

明朝废了宰相,形成了部分的权力真空,这为明代宦官专权提供了空间,使得宦官得以以皇帝家奴的身份窃取了部分皇权。皇帝不理政事的时候,容易出现宦官专权的局面。

票拟制度——司礼监秉笔太监代替皇帝在大臣的奏章上“批红”,成为皇帝的代言人,甚至利用职权之便擅自更改内阁的票拟。

1.明朝中期以后,君主不问政事,导致奸臣把持朝政。奸臣把持朝政,又加深和表现了政治腐败,加深了社会危机。王振、刘瑾势倾天下,严嵩把持朝政,都是生动的例证。

2.明中后期皇帝不理政事,使王振、刘瑾、魏忠贤等宦官先后专权,政治局势更加混乱.

3.宦官专权,土地兼并严重,对农民经济剥削加重,加上天灾不断,农民被迫起义,推翻了明朝的腐朽统治。

《廿二史札记》卷三三“明内阁首辅之权最重”条:“人主不亲政事,故事权下移,长君在御,尚以票拟归内阁,至荒主童昏,则地近者权益专,而阁臣亦听命矣”。“明代首辅权虽重, 而司礼监制权又在首辅上。”

英宗 王振 司礼太监 1435-1449

曹吉祥 司礼太监 1457-1461

门达 锦衣卫指挥使 1463

宪宗 汪直 西厂提督太监 1477-1483

孝宗 李广 太监 1488-1498

武宗 刘瑾 司礼太监 1506-1510

钱宁 锦衣卫指挥使 1513-1521

神宗 冯保 司礼太监 1572-1582

矿监、税监 1583-1620

熹宗 魏忠贤 司礼太监 1620-1627

毅宗 曹化淳 司礼太监 1628-1644

明代宦官掌握东、西厂和锦衣卫,是明朝特务政治的代表,是其得以专权一因。大家觉得是不是这样呢?


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谢谢。

上一篇: 摇啊摇摇到外婆桥……接下去是什么歌词来着 摇啊摇摇到外婆桥这是什么歌

下一篇: 如何使用指南针确定方向 怎么用手机指南针确定家里方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