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安全犯罪包括哪些?
1、有害程序事件(MI)2、网络攻击事件(NAI)3、信息破坏事件(IDI)4、信息内容安全事件(ICSI)5、设备设施故障(FF)6、灾害性事件(DI)7、其他事件(OI)信息安全事件分类分级解读
信息安全事件是指由于人为原因、软硬件缺陷或故障、自然灾害等情况对网络和信息系统或者其中的数据造成危害,对社会造成负面影响的网络安全事件。
1、信息安全事件分类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 、《GBT 24363-2009 信息安全技信息安全应急响应计划规范》、《GBT 20984-2007 信息安全技术 信息安全风险评估规范》 《GBZ 20985-2007 信息安全技术 信息网络攻击事件管理指南》 《GBZ 20986-2007 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网络攻击事件分类分级指南》等多部法律法规文件,根据信息安全事件发生的原因、表现形式等,将信息安全事件分为网络攻击事件、有害程序事件、信息泄密事件和信息内容安全事件四大类。
延伸阅读
什么是重大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
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分为四级:特别重大(Ⅰ级)、重大(Ⅱ级)、较大(Ⅲ级)、一般(Ⅳ级)。
一、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特别重大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I级):
(一)信息系统中断运行2小时以上、影响人数100万人以上。
(二)信息系统中的数据丢失或被窃取、篡改、假冒,对国家安全和社会和谐构成特别严重威胁,或导致10亿人民币以上的经济损失。
(三)通过网络传播反动信息、煽动性信息、涉密信息、谣言等,对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构成特别严重危害的事件。
(四)其他对国家安全、社会秩序、经济建设和公众利益构成特别严重威胁、造成特别严重影响的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
二、符合下列情形之一且未达到特别重大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Ⅰ级)的,为重大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Ⅱ级):
(一)信息系统中断运行30分钟以上、影响人数10万人以上。
(二)信息系统中的数据丢失或被窃取、篡改、假冒,对国家安全和社会和谐构成严重威胁,或导致1亿人民币以上的经济损失。
(三)通过网络传播反动信息、煽动性信息、涉密信息、谣言等,对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构成严重危害的事件。
(四)其他对国家安全、社会秩序、经济建设和公众利益构成严重威胁、造成严重影响的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
网络信息碰撞的现实例子?
2013年国内外网络安全典型事例
【案例1-1】美国网络间谍活动公诸于世。2013年6月曾经参加美国安全局网络监控项目的斯诺登披露“棱镜事件”,美国秘密利用超级软件监控网络、电话或短信,包括谷歌、雅虎、微软、苹果、Facebook、美国在线、PalTalk、Skype、YouTube等九大公司帮助提供漏洞参数、开放服务器等,使其轻而易举地监控有关国家机构或上百万网民的邮件、即时通话及相关数据。据称,思科参与了中国几乎所有大型网络项目的建设,涉及政府、军警、金融、海关、邮政、铁路、民航、医疗等要害部门,以及中国电信、联通等电信运营商的网络系统。
【案例1-2】我国网络遭受攻击近况。根据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CNCERT抽样监测结果和国家信息安全漏洞共享平台CNVD发布的数据,2013年8月19日至8月25日一周境内被篡改网站数量为5470个;境内被植入后门的网站数量为3203个;针对境内网站的仿冒页面数量为754个。被篡改政府网站数量为384个;境内被植入后门的政府网站数量为98个;针对境内网站的仿冒页面754个。感染网络病毒的主机数量约为69.4万个,其中包括境内被木马或被僵尸程序控制的主机约23万以及境内感染飞客(Conficker)蠕虫的主机约46.4万。新增信息安全漏洞150个,其中高危漏洞50个。更新信息:
【案例1-3】据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CNCERT)的数据显示,中国遭受境外网络攻击的情况日趋严重。CNCERT抽样监测发现,2013年1月1日至2月28日,境外6747台木马或僵尸网络控制服务器控制了中国境内190万余台主机;其中位于美国的2194台控制服务器控制了中国境内128.7万台主机,无论是按照控制服务器数量还是按照控制中国主机数量排名,美国都名列第一。
【案例1-4】中国网络安全问题非常突出。随着互联网技术和应用的快速发展,中国大陆地区互联网用户数量急剧增加。据估计,到2020年,全球网络用户将上升至50亿户,移动用户将上升100亿户。我国2013年互联网用户数将达到6.48亿,移动互联网用户数达到4.61亿。网民规模、宽带网民数、国家顶级域名注册量三项指标仍居世界第一,互联网普及率稳步提升。然而各种操作系统及应用程序的漏洞不断出现,相比西方发达国家,我国网络安全技术、互联网用户安全防范能力和意识较为薄弱,极易成为境内外黑客攻击利用的主要目标。
构成重大网络安全事件的条件?
1、关键信息基础设施整体中断30分钟或主要功能故障2小时以上;
2、关键信息基础设施核心设备已被渗透控制或恶意程序在设施内部大范围传播或设施内部数据批量泄露;
3、影响单个地市级行政区30%以上人口的工作、生活;
4、影响10万人以上用水、用电、用气、用油、取暖或交通出行;
5、泄露5万人以上个人敏感信息;
6、造成5000万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
7、党政机关门户网站、重点新闻网站、大型网络平台被攻击篡改,导致反动言论或谣言等违法有害信息大范围传播。以下情况之一,可认定为是“大范围传播”:
(1)在主页上出现并持续1小时以上或在其他页面出现并持续10小时以上;
(2)通过社交平台转发1万次以上;
(3)浏览人数超过10万人;
(4)省级以上网信部门、公安部门认定为是“大范围传播”的。
8、地市级以上党政机关门户网站或重点新闻网站受到攻击,导致6小时以上不能访问;
9、发生国家秘密泄露或大量地理、人口、资源等国家基础数据泄露;
10、恶意程序、垃圾邮件大范围传播,感染IP地址超过10万个。
以上相关判定标准仅供参考。
通过以上判定标准我们可以相对量化的去判定哪些属于网络安全重大事件。同时我们也可以通过这个判定标准,可以推定:
1、涉及到用水、用电、用气、用油、取暖或交通出行等相关系统的,地级市乃至区县级的相应系统都可以定为三级及以上,因为绝大多数区县人口数都在10万人以上;
2、系统中存有5万人以上个人敏感信息的可定为三级及以上;
3、地市级以上党政机关门户网站、重点新闻网站或大型网络平台可定为三级及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