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章摘抄 > 正文

潘多拉韩国灾难片简介 潘多拉韩国灾难片好看吗

如何评价韩国电影《潘多拉》?

那黑化政府与平民英雄的煽情,已然是韩国灾难片被固化的套路,这亦使《潘多拉》在核电危机的呈现仅只能算差强人意,但电影对核能这种其实目前人类尚不能完全可控能源的聚焦,透过这场全然因人祸而起引发的灾变之殇,背后极为深刻的警世意义构筑了电影出色的内在纵深。

敢于打开核能这一魔盒的《潘多拉》,其实在大体上有着一个很好的剧情构思,电影前段黑化政府的处理其实并非没有真实的前车之鉴,前苏联政府面对切尔诺贝利事故伊始时正使封锁消息,打压保密,而在后段平民英雄舍生忘死为了家人抢修核电站的感动,其实也有着日本福岛核泄漏事故50死士的影子,但《潘多拉》不管是对政府的黑化,还是平民英雄的塑造,当具体到细节上去看时都有着过犹不及的刻意煽情。

为什么一部本当感人至深,同时有着对政府官僚主义以批判的电影,会在情感上让人感觉尤为刻意,这在于电影一面在政府层次上,不仅将总统塑造成了一个被总理架空的傻白甜,且在细节上面对互联网时代,居然还有官员秀逗的把一群难民困锁在体育场中,为了防止消息走漏?!种种刻意将国民与政府间对立激化的矛盾,反成为了电影的败笔所在,而在平民英雄我们的的主人公宰赫上,电影其实并没有留给多少时间来给这位男主组织情感,而他从一个第一时间就想逃命的普通人,一步步到最后为了家人奉献生命的英雄转变,几乎都是被草草的一笔带过,直到最后才真正将闪光灯打到他的身上来升华情感,这使宰赫更像是一颗煽情的棋子,而并非一个质朴真实的英雄。

但也正是这样一部在情感上难尽人意的作品,它所包含的现实意义其实远远超过电影本身,韩国电影从《熔炉》到这部《潘多拉》,无数众多的经典佳作从来没有成为过意识形态的宣传机器,而这部作品在批判政府,塑造小人物的平民英雄之外,对核能的忧患意识成为了其最为深刻的内在纵深,而在最后电影更是用“不要因为害怕就闭上眼睛,不要因为畏惧就堵住耳朵”这直接有力的话语点出了电影的核心命题——“反核”,核能固然拥有众多的能源优势,但在人类尚不能完全可控的境况下,是否应该暂停发展核能的道路,哪怕核能只有万分之一的危险,那么谁又该为这万分之一的概率来买单呢?不论是电影还是现实,为此买单的其实只有人民。

拓展资料

当潘多拉将盒子打开,灾难,疾病,痛苦,虚伪等纷纷飞向人间,而希望却被永远留在了盒子里。

电影讲述了核电站出现意外事故,周围的数百万居民不得不连夜逃离的故事。

韩半岛发生地震,导致1号原子能发电站爆炸,放射性物质泄漏事件发生。

站长想要发出警告,让周围居民撤退。

官员却在相互扯皮,认为发出警告将会引起全国性的恐慌。

为了保护财阀的利益,消防人员只能舍近求远,放弃附近的海水,去远处寻找水源对核废料进行冷却。

这不仅是一场核电站爆炸事件,也是各方面利益发生激烈冲突的事件。

情况越来越危急,随着辐射不断增强,救援人员不得不使用海水来冷却核废料。

但第二次危机已经到来,管道的爆炸导致冷却液大量泄露,原子炉随时会出现第二次爆炸。

政府紧急疏散人群,但短时间内大量人群的逃亡导致了交通瘫痪,车辆无法行进,人们不得不下车步行,只为逃离核辐射的影响。

原子炉承受不住强大的压力,还是爆炸了。炉内的放射性气体迅速向周边扩散。

为了防止更严重的事故发生,总统不得不全国募集敢死队员修复原子炉。

原核电站的工作人员站了出来。虽然他们已经在原子炉爆炸的时候深受核辐射的影响,出现吐血,晕倒等症状,但他们还是毅然选择了以生命去修复原子炉。

敢死队付出了惨烈的代价,终于把原子炉修复成功,阻止了核物质的进一步泄露,拯救了全国人民。

电影虽然是虚构的,但却不由得让人想起核爆炸的真实事件。

惨痛的切尔诺贝利事件至今仍在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核事故遗址也犹如鬼城一般寸草不生。

不仅如此,核辐射对周围的居民和动物都会产生致命伤害。即使生命被挽救回来,也在很大几率上会出现基因和染色体的变异,生出畸形儿。

开发核电站的本意是好的,利用原子核裂变释放的核能转换成热能,再转变为电能供人类使用。

核能的使用能够大大减少化石燃料对环境的污染,且核能的可持续性很强,费用也低。

但核电站产生巨大能量的同时也会产生核废料,这些核废料具有强大的放射性,必须妥善处置。

且核电站一旦发生事故,造成的损失将是巨大和长久的。

所以对于核电站的使用还是要慎之又慎,切实做好安全防护工作,定期检查设备,将一切危险扼杀在萌芽里。


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谢谢。

上一篇: 排比句是什么意思举个例子 排比句的好处是什么

下一篇: 潘凤为什么叫无双上将呢 潘凤三国志战略版搭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