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章摘抄 > 正文

赶牲灵原唱苏文 赶牲灵原唱视频

赶牲灵原唱苏文?

不是,是杜锦玉。

1956年杜锦玉在全国音乐周上演唱了《赶牲灵》。

赶牲灵是一首陕北的地方民歌。在旧社会,陕北的人们生活十分贫苦,有相当一部分人靠赶牲灵谋生。

这首歌为民间艺人张天恩编创,于1949年教唱给西北文工二团的杜锦玉等人,于1956年全国第一届音乐周期间由中唱制成唱片发行。

延伸阅读

《赶牲灵》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创作出来的?陕北人为什么要赶牲灵?

  旧时,陕北是典型的自给自足的封闭型农业经济。然而,陕北人仍然需要有人把本地的土特产卖出去,再从外地把自己需要的日用品买回来。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赶牲灵的便应运而生。在陕北特殊的地理环境下,千百年来,运货驮人以及货物流通,终年由这些赶牲灵的来承担。他们或吆上毛驴或赶上骡子或拉上骆驼,风餐露宿、风雨无阻,出神府进蒙地,下延安入关中,走三边去宁夏,过黄河到山西,把陕北的红枣、绿豆、羊皮等土特产运到外地,再把外地的洋布、食盐、烟叶等换回陕北。

  赶牲灵的每天的行程(也称每站)大约是七十华里左右,有时为了赶路程或者是急着要见到心中的那个妹妹,也有每天走八十里九十里甚至是一百里的,这叫“放大站”。民歌中对此多有反映,比如:“马铃子响来鞭子抽,记起我情人放大站。三站改成走两站,赶死赶活为了谁?”赶牲灵的汉子们离家外出少则七天八天,多则一月两月,山高路远,地僻人稀,存留在他们心中唯有的一点温存,也许就是每天晚上能够给他们提供吃住甚至是爱的途中那一家骡马店了。是呀,有赶牲灵的就有开店的,赶牲灵的把开店的看成是土地爷,开店的则把赶牲灵的当作是财神爷。一来二往,人熟了,情生了,凄美而浪漫的民歌与爱情故事便随之流传开来了:“你赶上骡子我开上店,来来往往常见面。大路畔上铃子响,刘成和哥哥过来了。”“四上里长涧羊羔山,好婆姨出在张家畔。张家畔起身刘家峁站,峁底里下去我把朋友看。”

  对于许多赶牲灵的来说,浪漫与温馨只不过是如流星般好梦易逝,而劳苦与艰险却似噩梦般如影相随。一路上,他们遇到的最大的危险,一是黑风,二是土匪。黑风会让他们迷失方向、忍饥挨饿,甚至是葬身沙海;遇上土匪,轻者遭越货,重者遭杀头。前者是天灾,后者是人祸,这天灾人祸时时处处都在威胁着赶牲灵者的生命财产安全。所以,他们才会脚踩大地面对苍天发出这样的诘问:“三月的太阳红又红,为什么我们赶脚的人儿这样苦命?”

  许多人对赶牲灵这一现象可以说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所谓的其二,就是有关赶牲灵的一些基本常识。赶牲灵,牲灵者,可以是毛驴也可以是骡子亦可以是骆驼。吆毛驴赶骡子多走山路,且晓行夜宿,而拉骆驼则多走沙地,且夜行晓宿。

  还有民歌《赶牲灵》里常唱的那句歌:“走头头那骡子三盏盏灯”这里边提到了两个概念,一是“走头头骡子”。赶牲灵很少是一人一骡去赶,一般都是几人几骡或十几人十几骡组成一支赶牲灵的队伍。在赶牲灵的队伍中,走在最前头的那头骡子就是走头头骡子。走头头骡子不但要强壮而且要机灵,赶走头头骡子的人大都是那些常年经营此道,且经验丰富的脚夫。故而,赶头骡的人的工钱也比其他人的多一倍。二是“三盏盏灯”。只有走头头骡子才能戴三盏盏灯,三盏盏灯就是在骡子笼套顶部两耳之间用铜丝竖扎几根红缨缨,下端裹着三面铜镜,阳光一照闪闪发光,如三盏灯。三盏盏灯一是起装饰作用,二是起信号作用——当两支赶牲灵的队伍相遇时,只要灯光一闪,双方便都意识到,对面来了赶牲灵的,以便及时避让,以免狭路相逢。

  赶牲灵也免不了要缴税,这就涉及到了一个特殊的概念——骡柜。据《绥德县志》记载:1925年前后,绥德县衙和当地的反动军队、土豪劣绅串通一气,组织了“骡柜”,敲诈勒索脚户。大路上遇见脚户,“骡柜”的人不但要向他们征税,而且还强迫他们给军政人员无代价地去支差,少则几天,多则十几天。如果不去就得挨打挨骂。

  赶牲灵的这一行当,到了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就演变成了拉架子车和拉牛车。那时的脚户也由为私人运货转为给县城的供销合作社运货。一直到二十世纪六十年代,陕北大地人民公社化后,黄土高原上这一特殊的社会阶层便渐渐地在人们的视野中消失了。

赶牲灵陕北民歌歌词?

走头头的那个骡子哟三盏盏灯,带上了的那个铃子哟,哇哇的那个声,把一头走在前面高大雄伟,头带着红缨上三盏盏灯,这个‘灯’不是灯,是头带缨子上的三块圆型的镜片,

赶牲灵歌曲背景?

赶灵性歌曲创作背景:

“赶牲灵”也称”赶脚”,它近似于云贵地区的”赶马帮”,即用牲畜(陕北多为骡驴)长途为他人运输货物,而赶这牲畜运送货物的人即称赶牲灵者。他们走山越岭,风餐露宿,十分辛苦。由于赶一趟牲灵常需要数十天甚至半年、一年,所以这些赶牲灵者的家人非常惦念他们,凡遇到赶牲灵的队伍走过,往往就有许多妇女、小孩探问自己亲人的情况。

如诗如画,广袤厚重的西部大地,自古就是民歌的摇篮。这里流传着许多与赶牲灵和赶牲灵的脚夫们有关的民歌。陕西省这首闻名全国的信天游《赶牲灵》也是其中之一。山大沟深的陕北,道路崎岖重重阻隔。因此,包括春种秋收,行旅运送等诸多事宜,几乎都离不开马牛驴骡这些大牲畜。对于给自己带来极大利益的牲畜们,当地人爱护备至,充满感情,不仅不能虐待甚至连“牲口”“牲畜”这样的名称也叫不出口,而总是非常亲切地称它们为“牲灵”,好像这些牲畜如人一般有觉悟,有灵性。为了生存,为了贸易,就有了“赶牲灵”的脚夫。赶牲灵的人们笑对人生,用生活创造了这首《赶牲灵》。

陕西吴堡县人张天恩,青少年时就赶着牲灵走三边,下柳林,为边区驮盐、送炭。沿路的山山水水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编唱了许多民歌。如:《赶牲灵》、《跑旱船》、《白面馍馍虱点点》、《十劝劝的人儿》等,其中《赶牲灵》则被誉为“中国陕北民歌之首”。

歌词:

走头头的那个骡子哟哦

三盏盏的那个灯

哎呀带上的那个铃子哟

噢哇哇得的那个声

白脖子的那个哈巴哟哦

朝南得的那个呀

哎呀赶牲灵的那人儿哟

噢 过呀来了

你若是我的哥哥/妹妹儿哟

招一招你的那个手

你不是我那哥哥/妹妹哟

走你得的那个路


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谢谢。

上一篇: 生天目仁美配音的角色 生天目仁美结婚的对象

下一篇: 高低点法中的高低点是指x还是y 高低点法中的高低点是指收入还是业务量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