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的“中兴通讯被美国制裁”事件让中兴通讯进入“黑暗时刻”,迎来转机。上周五,中兴通讯董事长殷一民发内部信,公布了整个事件,强调极不公平,不可接受;周六,《华尔街日报》报道称,美国商务部允许中兴提交额外证据,这意味着该禁令可以讨论和谈判。
最近中美经贸关系非常紧张,贸易战一触即发或者已经打响。此时的中兴受到美国制裁,被舆论直接抛到了风口浪尖,引起了业界乃至全社会的热议,媒体报道不绝于耳。“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有人同情中兴危机,同情此事折射出的中国“缺芯”之痛,也有人叹息;有人批评,有人建议;有人趁机踩了一脚,也有人认为这是“好事”,唤醒了中国人。
对这一事件的客观评价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于是,有人责怪中兴没有控制好供应链,看似强大实则脆弱;有人嘲讽中兴不遵守游戏规则,罪有应得;有人不厌其烦地从美国商务部的文件中挖出细节,然后推导出中兴首先违反了美国限制出口管制的相关法律法规,所以应该受到惩罚,甚至建议如何解散中兴,帮助8万员工就业!
多么“善良的心”!对于这种主导方,一位中兴员工的评论特别有日本味。“难道美国只是摆出一副姿态,弃盔装死?”这还没到真正的战场,真是狂妄!"
看待“中兴被美国制裁”事件,最关键的问题是,你是站在美国商务部的角度,还是站在中兴的角度?你支持川普还是中国的民族科技产业?
不用说,大企业就是政治。同样的事实,基于不同的立场,可以得到不同的答案。笔者认为,伊拉克人不会感激美国十几年的“救援”。我想说的是,这个判罚绝不是出自正义,而是带有大量的私货。第一,美国正在对中国发动贸易战,美国政府官员已经明确表示,贸易战是为了遏制“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顺利实施。“中国制造2025”十大领域之首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中兴通讯是全球信息通信领域的领军企业之一。
第二,中国推迟了高通对恩智浦的收购。4月16日,高通撤回申请,美国随即处罚中兴,这是一种报复。
第三,“中兴没有遵守协议”的说法还有争议,美国商务部允许中兴补充证据,就是最好的证明。而且中兴没有严格遵守协议,处罚有轻有重。美国直接判了“死刑”,不准上诉。不应该是质疑,而是迅速叫好吗?
美国惩罚中兴,可以对中国信息通信产业进行精准打击,遏制中国制造2025,施压中国在不失去川普票仓的情况下,放行高通收购恩智浦一案。至于原因,中兴通讯在过去一年中支持了美方任命的独立检查员的监督,向美国商务部出口了超过13.2万页的合规审查文件。要找原因,总能找到一两个。
中国的情况正好相反。如果禁令实施,中国的产业升级将受到遏制,中兴通讯及其8万名员工将陷入困境,这将进一步影响中国的5G和其他信息技术创新。此外,更多的打击也会随之而来。迹象已经出现:FCC通过了一项提案,使用来自中国制造商的通信设备将无法获得联邦补贴;美国诬称中兴华为是“商业间谍”,美国有意封杀阿里云.这些是巧合吗?
美国向中国挥舞的让2025打出的“组合拳”已经呼啸而过。此时此刻,如果仍然按照美国商务部的处罚逻辑来看待本案,并帮助论证其合理性,而忽略中兴的态度,不去思考中兴是否受到了不公平的对待,或者处罚是否过重,就有些不正确了。我们应该客观看待这个案件,冷静思考对策。即使要为犯错付出代价,也应该是合理的代价。美国怎么可能盲目接受天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