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好词好句 > 正文

世人不识阳春雪佳句

1. 世人不识阳春雪,佳句弹与何人听

“世人不识阳春雪,佳句弹与何人听?”的解释为世上的一般人都不懂欣赏淡泊深远的艺术作品,这么好的音乐弹给谁来听呢?

出自:新长春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市中弹琴》

原文:世人不识阳春雪,佳句弹与何人听?但愿子期能再世,与尔同叙万古情。

解析:世上的一般人都不懂欣赏淡泊深远的艺术作品,这么好的音乐弹给谁来听呢?如果能有一个知音像子期懂伯牙那样懂我,那我愿意敞开心扉,与他共叙心中所思所想。此诗表达了作者对于知音的渴望,纵然自己有多么高深的技艺,对于不懂自己的人来说也无异于对牛弹琴。

拓展资料:

类似的诗句:

寄张元夫 唐代:薛涛

前溪独立后溪行,鹭识朱衣自不惊。

借问人间愁寂意,伯牙弦绝已无声。

赏析:诗中薛涛描述了自己孤独、寂寞的生活,每天“前溪独立后溪行”,连白鹭都熟悉了她的朱衣而不惊慌逃避。女诗人自问自答:为什么人间这么哀愁寂寞?是因为知音难觅,伯牙琴弦早已断绝。表现了非常深沉的哀愁与寂寥。

参考资料来源:古诗文网-寄张元夫

2. 世人不知凌云木,直到凌云始道高.请提供世人不知凌云木,直到凌云始

小松 【唐】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这首小诗借松写人,寓意深长.小松刚刚出土,的确小得可怜,以至被埋没在深草之中,但它并不示弱,逐渐成长,是那些小草所无法比拟的.人们往往忽视、不认识小松将长成凌云大树的远大发展前途,等到松树真的凌云参天之时,才去称赞它的高大.大松“凌云”已成事实时,再来称赞它们高大,并不说明有眼光,而在小松幼小和小草一样貌不惊人时,如能识别,预见到它必将凌云的发展前途和趋势,而陪加培养和爱护,为它的成长创造条件,那才是有见识、有意义的.许多日呢所缺少的正是这个“识”字.作者以松喻人,告诫人们要善于发现和识别人才,对有发展前途的人才要及早给以重视、关心和培养,使之早日成才.从哲学角度来说,小松的成长也可比喻为新事物成长的过程.一切新事物的成长都要经历一个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过程.它最初出现时总是比较弱小,不可能完全具备和充分显示其优势,甚至常常是貌不惊人,幼稚可笑.但由于它符合客观规律,代替了事物的发展方向,因而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途.“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是一切新事物发展的途径.我们应以唯物辩证法为指导,及时发现它,预见到它的远大发展前途,积极地支持它,促使它迅速成长和壮大。

3. “时人不识凌云木,只待凌云始道高”的意思这是“小松”里的诗句

世上的人不认识这是将来可以高入云霄的树木,一直要等到它已经高入云霄了,才承认它的伟岸。

[赏析] 这是颇有哲理性的两句诗。一棵参天大树在它还幼小时,往往不受重视,要等到它枝干参天的时候,大家才会承认它的高大。

树木如此,人也同样,有才华的年轻人也往往被一些目光短浅的人所轻视。要是他们在成材之前就得到赏识、爱护和培养,那有多好。

诗人在这里写的是“小松”,而真正的用意却是为年轻的才智之士发出呼吁,要求人们能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他们的成长。 这里连说两个“凌云”,前一个指小松,后一个指大松。

大松“凌云”,已成事实,称赞它高,并不说明有眼力,也无多大意义。小松尚幼小,和小草一样貌不惊人,如能识别出它就是“凌云木”,而加以爱护、培养,那才是有识见,才有意义。

然而时俗之人所缺少的正是这个“识”字,故诗人感叹道:眼光短浅的“时人”,是不会把小松看成是栋梁之材的。


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谢谢。

上一篇: 自己写给自己的短句

下一篇: 2020八字短句



推荐阅读